北京中车:如何做好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控制

2017-05-05 178 0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形成孔底沉渣不易清除而影响桩端阻力发挥及侧壁因泥浆护壁形成泥皮而影响桩周阻力发挥。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不少工程采用了后注浆技术,今天就来介绍一下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中应何控制。
 
  一、方案审查控制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施工单位除了要编制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外,还需编制注浆技术的专项施工方案,提供各种注浆参数。
 
  后注浆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不同的施工单位,因其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设备及工程所在地工程土物理力学性质和赋存状态的不同,选择的参数不尽相同。因此,监理人员要依据掌握的施工技术知识、实际经验、相关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对方案选取的参数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的参数主要有:开塞时间、开塞压力、注浆压力、注入水泥的预控量。
 
  二、钻孔控制
 
  钻孔控制主要依据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
 
  钻孔控制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控制,重点控制孔深、孔径和垂直度,了解孔壁情况,及时了解孔内情况,是否有坍孔、漏水等现象,以便在后注浆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三、注浆管、注浆设备、材料安设控制
 
  对用于注浆的高压注浆泵、拌浆机等设备需进行检查。
 
  高压注浆泵的工作参数要满足方案要求;在使用前对高压注浆泵及管线的密封性要进行试运行;对注浆管,要检查注浆头的长度、出浆孔径、孔距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安设注浆管时,要检查注浆管与钢筋笼连接是否可靠、牢固;注浆头是否用合适的橡胶膜封闭、包裹;注浆管各节连接是否牢固、密封及注浆管上端是否略高出地坪,并要有良好的封堵,以防止杂物进入堵塞注浆管。
 
  四、浇混凝土控制
 
  孔底沉渣厚度和泥浆的比重在满足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浇混凝土。
 
  混凝土的初灌量要满足要求;拔管时要控制导管在混凝土中埋入深度,谨防导管拔出混凝土面造成夹泥状况;控制好混凝土灌注的充盈参数,使其保持在1.1~1.2,记录浇混凝土情况。
 
  五、开塞控制
 
  在浇混凝土后的3~5d,混凝土强度达到C10~C15时方可进行开塞。开塞时间的早晚,对注浆较为关键。
 
  控制注浆时间是确保顺利注浆的重点。开塞时间早了,混凝土未形成一定的强度,在高压水的冲射下会破坏桩端的桩成形和混凝土强度;过迟,包裹注浆后的混凝土强度过大,会造成注浆头橡胶膜打不开现象,使预埋管报废,最终不能注浆。开塞时要在现场观察高压注浆泵的开塞压力,记录开塞情况,要写明开启一根、两根还是未开启。
 
  六、注浆控制
 
  注浆时应注意相关检查,只有情况符合施工要求,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首先检查水泥,其不能有结块现象。核实进场的水泥量及水泥浆的水灰比,掺外加剂的,检查外加剂的掺量。检查高压注浆泵的压力表、阀门、管线完好状况。注浆开始记录注浆压力。注浆压力过小,对桩端土、桩周土加固范围渗入充填强度、深度小,加固作用小;注浆压力过大,可能会损坏注浆管。因此要控制一个较合适的注浆压力,一般为开塞压力的一半。注浆一般以注入水泥量为主控因素,水泥注入量达到预定量,无特殊情况即可停止注浆。预定量可根据第1, 2根的注浆情况进行修正。现场监理人员要记录每次水泥的用量,保证水泥的注入量达到要求。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