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管廊:淤泥地质建管廊 “豆腐脑”上舞大锤

2017-07-10 142 0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致力于将广东珠海横琴打造成为“开放岛”“活力岛”“智能岛”“生态岛”。
  横琴新区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而可开发面积仅28平方公里,可支配的土地资源相当稀缺。对横琴来说,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发展需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当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方法之一。
  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该项目作为综合管廊的样板工程,得以全国推广。2015年4月,住建部组织全国70多个城市的市长及专家学者300余人到现场考察学习,推介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开发建设模式和经验。
  作为新城建设的典范,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它的投入运营,又给横琴新区带来了什么效益?
 

  “豆腐脑、滩涂地”上舞大锤
  横琴地下综合管廊从2010年5月开建,到2013年底主体完工,2014年初全线启用,建设速度惊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管廊的下方多为滩涂、鱼塘区域,淤泥平均厚25m,最深可达41.5m以上。局部区域还分布有深5-10m的块石层,软的很软,硬的更硬,施工难度相当大。
  中冶集团是横琴地下管廊的投资方,而中国二十冶集团是横琴地下管廊的总承包商。作为二十冶集团广东分公司的总工程师,许海岩参与了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的核心设计和建设工作,对于如何在横琴这块“豆腐脑、滩涂地”上建起这座巨大的混凝土建筑,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这里的淤泥特性比较差,在上面有荷载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沉降。”另外,许海岩说,淤泥的高灵敏度也让开挖基坑、打桩、做支护的施工过程很难顺利完成,“就像在淤泥里插一根棍子,刚开始有一定的阻力,但要是在里面晃一晃,阻力就会下降很多。”
  对此,建设方采用了排水固结法:在淤泥中插入排水板,上面加堆土增加荷载,在抽真空设备的帮助下,将淤泥中的水通过排水板排出,使淤泥逐渐固结,提高强度。最终,土壤的平均含水率成功地从65%以上降到45%。
 

  节约40万平方米用地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亿
  “据初步估算,横琴建设整个地下综合管廊,约节约40万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立胜曾表示,综合管廊实现了管线的“立体式布置”,替代了传统的“平面错开式布置”,管线布置紧凑合理,减少了地下管线对道路以下及两侧的占用面积,显著节约了城市用地。
  地下综合管廊虽然一次性建设成本较高,但后期效益十分显著。“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预期。”珠海市建设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据统计,横琴因建设地下管廊而节约的土地,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估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80亿元。
  告别拉链路
  管线入廊,只需两天
  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讯、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集中敷设于公共隧道之中。
  以往每家管线的拥有者都直接在地下直埋管线,一旦遇到管线需要维修迁改,只能对城市道路进行反复开挖,城市“拉链路”由此形成。但如果一个城市拥有了地下综合管廊,相当于在地下给管线们搭起了一个共同的“家”,其它管线需要“入住”只需支付“租金”即可,无需自行开挖。这样一来,城市可以告别“拉链路”,减少因频繁开挖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
  管线入廊后,管线使用单位马上感受到了管线入廊的好处。闫立胜曾举过一个简单例子:随着横琴人口密度增加,某个区域原有的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弱电管线不足了,需要新增光缆。此时,若按照过去直埋管线的方法,运营商从规划线路,到申报,再到完成施工,起码需要四至六个月的时间。若管线入廊,新增一条光缆只相当于这间房子多了一个“租客”而已,办理手续,将光缆入廊,整个过程只需两天的时间。
  横琴综合管廊在智能化建设也是走在前面的。各类城市管线深深隐藏于地下封闭空间,如何确保安全,确保检测方便,确保管廊内设备联动。这是智慧管廊的应有之义。中国二十冶集团在多方对比下,邀请了国内智慧管廊代表性企业中盟科技参与建设。为了预防各类安全事件,珠海横琴管廊内部建设了各种智能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门禁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等,同时在这些系统之上,中盟科技专门开发了智慧管廊信息管理平台。
  中盟科技研发部负责人郑建明表示,“横琴管廊的信息管理平台让各子系统在独立运作之时,形成信息的互动互联,让事件处理自动流程化,形成一体防控、一站式管理。”珠海横琴管廊也是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条城市综合管廊。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