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或因地震引发?勒奇山基线隧道涌水长期维修策略出炉!

2020-06-06 258 0

  勒奇山基线隧道于今年2月至4月在运营期间多次发生涌水事件后,业主对事故进行了初步的处理与调查,并公布了部分事故细节(点击此处回顾)。最近,业主又进一步披露了隧道发生涌水的具体原因,并介绍了今后对于渗水治理的长期策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事故原因解析

  在最近进行的一次电话媒体发布会上,勒奇山基线隧道的业主解释了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

  根据施工报告,隧道在事故区域内穿越了一个岩溶石灰岩带,位于隧道南部出入口约2.5km处。

  建设阶段的超前钻探过程中,建设方观测到此处存在地下水源,为避免围岩内的水压升高,破坏隧道结构稳定,施工方选择将地下水从勘探隧道内引流至储水分配箱,并通过压力管线将水泵出隧道外。该处的排水系统搭建完成后,施工方铺设了土工布防水膜,并浇筑了最终衬砌。

  ■ 据业主初步调查,引发此次事故的最初原因是自然界的地质变化(如地震活动等),导致了围岩中水流路径发生了变化;

  ■ 同时,地质活动也导致了水流中的泥沙增多,进入勘探隧道后,阻塞了上述排水系统中的引流软管;

  ■ 随着软管内的泥沙堆积,管内水压也逐渐升高,最终两条排水软管之间的接头受压破裂,泥水穿透了受损的防水膜后,涌入了东线隧道内,导致了事故发生。

  长期维修计划

  当时的涌水事故发生于隧道东线,但业主也在此次发布会上确认,西线隧道内也存在渗水情况,所幸水量极少。清理西线隧道内的排水系统后,目前隧道内情况稳定——

  目前,东线隧道内仍旧有地下水与沉积物不断流入。由于之前涌水事故的具体位置位于隧道衬砌背后,因此在该部位的衬砌拆除前,难以直接观测到隧道外围岩的详细情况与破坏程度。

  施工方暂时实施了临时措施进行应对,将这些水引流至隧道内的沉淀池后排出;涌水的位置也安装了监控进行持续观测;同时,目前通过该区间的列车也按规定降速运行。

  业主也介绍了今后的长期维修方案:

  ■ 拆除渗水位置的隧道衬砌,并在东线隧道的东侧开挖一个可供人员进入的洞室,继续收集该处地下水并引流至隧道外;

  ■ 洞室容积至少在1000m³,其开挖位置将利于维修人员进入并观察地下水与周边岩体的详细情况;

  ■ 业主将长期使用排水系统对该区域围岩进行降水,并进行持续加固与维护,清除排水系统内的沉积物以保证引流管通畅。

  目前,这一项维修计划尚未正式公布,但业主称其成本预计将是“七位数”。该计划有望于今年秋季批准。由于无法在保证东线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拆除涌水处的衬砌进行事故探查,因此维修开始后,东线隧道将暂时停运数月时间,相关的铁路流量将全部转入西线隧道。

  目前东线隧道内的临时处理措施

  小编语

  勒奇山基线隧道的经验与教训为同类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借鉴的同时,此次事故不仅导致了铁路停运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对隧道的维修也增加了额外的长期维护成本。

  事故的具体报告何时出炉,目前的处理措施又是否有效,小编将在今后为您持续关注,并在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新消息!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