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魏际刚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随着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数智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成为颇受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为什么要在此时大力推动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就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魏际刚。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对数智基础设施的高度关注释放了什么信号?
魏际刚: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催生数智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在大力布局数智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战略版本,以期重塑科技竞争优势与国家综合实力。中国是基础设施建设大国,面对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需求、技术、竞争等多方位变革,更要加快推动数智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全球数智创新的重要一极,近年来,中国创新主体培育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增强,部分数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智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数智基础设施的内生需求增多,基础设施数智化规模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中的占比逐渐扩大,中国需要大规模的数智基础设施支撑,为传统的基础设施赋予数智化能力。此外,中国还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互联网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41个工业大类,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智能化和生态化的特征,逐步从单点应用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转变。这些都为中国大力发展数智基础设施创造了条件。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的数智基础设施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魏际刚:数智基础设施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先导性、引领性、带动性等多重作用,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中,数智基础设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基础设施发展统筹不足。基础设施发展总体比较粗放,系统化不强、综合程度低、互联互通性差,各类基础设施之间尚未形成统一规划、分工衔接与功能互补的互动关系,结构不尽合理,重硬件、轻软件,空间布局不平衡明显。
二是数智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亟待提升。基础设施操作系统、PLC核心控制系统、管线监测技术等严重依赖进口,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300多项关键技术还有待创新,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工程化推广、商业化运作缺乏成体系推进。
三是基础设施数智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产业数实融合程度不平衡,数智化水平呈现一强两弱态势,融合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应当如何推动中国数智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
魏际刚:新时代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强国建设全局中谋划数智基础设施发展,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结构合理、安全可靠、便捷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普惠民生、国际竞争力强”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各领域基础设施数智化建设进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泛在应用,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
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对数智基础设施的目标、定义、范围、地位、作用、价值、战略、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定价、运营、养护、风险、监管、法律、制度、政策、标准、评价、治理等作出系统性安排,明确发展的重点任务。
要全面完善数智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建设以感力、算力、连接力、运力、存力、智力、绿电力等融合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数智基础设施,打造一体化的数智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多维泛在、开放互联的感知网络,支持开展“人工智能+”行业赋能平台推进规模应用,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另外,还要充分发挥ICT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优势,培育新一代基础设施,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要分类施策,以大工程为牵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景率先突破。包括打造数智基础设施感知网络体系架构,加速基础设施集约化、一体化、数智化、绿色化,产业链安全化、治理精细化、标准国际化;推进万兆全光城市一张网建设,构建万兆光网基础设施体系,赋能融合促进千行百业发展,引领居民数智生活新体验;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体系,建设一批城市算力网,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国家级数据集和国家级数据训练基地。
要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发挥“政产学研金用服”多主体协同机制。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创新、社会投资、多方参与的数智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建立系统化的数智基础设施体系,提高研发强度,加强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引导多元化投融资,鼓励政府整体财政筹划,引导规模性长期资金持续投入,更好发挥专项债撬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机制。
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数智基础设施国际合作。以最佳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国际上顶尖的数智人才和先进企业来华投资与发展,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及各类对外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与区域数智基础设施治理,推动中国数智基础设施标准出海。与全球南方国家一道,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数智基础设施发展道路,分享中国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共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数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与互联互通。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