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大,在于文化底蕴之深,也在于建设之强。
从横跨海洋的巨龙——港珠澳大桥,到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到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无一不刷新纪录创造历史。中国于是被称为“基建狂魔”,在工程院院士们看来,这是因为中国土木工程产业的大规模、大难度、大速度给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基础建设工程,从最初的跟跑到现在的领跑,不仅是建筑技术的飞跃,更是强大国力的支持。
而今,土木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全球土木工程领域,中国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力和强大的执行力,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的大国工程是怎么建成的?它们运用了哪些最新的技术?在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它们如何彰显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全球的引领标杆意义?
一场云集工程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的高质量论坛,高能热议。11月9日,工程技术升级与应用创新研讨峰会暨第七期哈工大广东大土木学术论坛在广州星河湾半岛顺利举办,院士领衔、逾200位专家学者围绕“韧劲与出新 构筑中国新质竞争力之基”主题开展深度对话,碰撞真知灼见,为世界跨海工程建造提供全球领先的中国方案.
在峰会的主题报告环节,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国务院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宋神友介绍,今年6月份深中通道的历史性通车时刻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让世界“桥”见海上奇迹的诞生。
作为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深中通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极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创下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世界最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等十项“世界之最”。
宋神友感慨,在克服工程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和运营安全风险大等3大特复杂挑战后,历时7年惊艳亮相的深中通道为世界跨海工程建造提供了深中范式、广东经验和中国方案。
让海上土木工程前沿技术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辉
除了深中通道,本届论坛的“海上漂浮城镇”同样引人注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欧进萍认为,土木工程专业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中以海上通道、空间拓展、陆海统筹等为开发前沿的海上土木工程更是承载了人们未来关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欧进萍介绍,早在2016年,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组建了海洋土木工程团队。如今,团队正在对海上大型承重浮体模块、浮体如何固定到海底、海水海沙混凝土如何抗腐蚀等工程难题进行探索及试验。
可以预见,关于海上漂浮城市的建设在未来将逐步付诸实践,更多的海上奇迹也将在我国海洋工程技术的创新中熠熠生辉,中国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全球引领进一步得以延续。
将“新质生产力”赋能于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工程技术历久弥新的关键,也是本届论坛专家热议的“高频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表示,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新的维度、新的模式来推动工程技术创新与升级。
马军认为,随着城市规模从大城、特大城到超大型城市演变,提升城市环境、空间资源、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未来绿色低碳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将新的发展动能和机遇在新的时期充分利用,土木工程技术将迎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用先进工程创新技术提升高品质住宅建设水平
房地产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也是工程技术创新实践的大场域。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陈宜明表示,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住房质量的提升,产品质量显然将是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正所谓,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高品质的住宅。陈宜明坚信,房地产行业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必须锚定房屋质量和房屋功能两个方面,坚守高品质路线,秉持求精、求新的精神,运用先进工程技术提升高品质住宅建设水平。
以高质量发展和全球至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
什么样的人居作品最能代表世界级高品质住宅?在星河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校董、客座教授黄文仔看来,融入本国文化内涵设计,采用更多新技术、新工艺、智能化,并运用高标准施工要求建造的人居产品,才能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愿景。
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园林建设、室内装修等全产业链配合,在每一个环节,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品质追求的坚持都要做到相得益彰,才能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等产业目标根植于项目开发中,黄文仔强调,城市的建设也要遵循高质量底层逻辑和自然法则,从而形成不因时间而褪色的核心竞争力。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