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2041 0
细微之处见真章
宜居更新无止境
从飞跨江河的彩虹步道
到适老改造的公交站台
隧道股份以“更新”赋能“民生”
“绣”出宜居新画卷
曾经,一条河浜隔开两岸,多绕行1.5公里是日常;一个公交站台的小台阶,可能成为长辈出行的“小烦恼”。 如今,这些细微之处的升级改变正在隧道人的手中悄然发生——苏州河上新添一座“彩虹步道”,黄浦区的公交站台“适老升级”,隧道股份以城市更新的一针一线,“绣”出更宜居、更便捷、更友好的城市空间。 近期,由隧道股份设计、承建的黄浦区新型公交站台及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试点工程、苏州河百合桥等多项城市更新工程顺利完工。隧道人以精细化的城市更新,熨平市民日常出行的微小“褶皱”,助力上海绘制更温暖的生活图景。 方寸关怀 公交站台实现“适老升级” 今年以来,不少市民发现身边的公交站台越来越贴心:台阶变缓了、盲道更稳了、候车区标识更清晰了……这些“悄悄变好”的背后,藏着隧道股份的一份“匠心答卷”。 近日,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设计的黄浦区新型公交站台及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试点工程完工。项目以黄浦区以西藏南路/斜土路公交站、西藏南路/陆家浜路公交站区域道路质量提升工程为试点,通过路用材料更新、施工工艺提升、交通组织优化、管理措施完善,进一步强化公交站台的适老便民服务功能,多措并举提升城市道路设施品质。 ·重载沥青“熨平”路面小褶皱 公交站台上下客区域的路面破损,常让腿脚不便的老人感到无奈又糟心。在本次更新建设中,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上海路桥协同合作,在公交车启停位置创新使用了重载沥青混合料,极大提升了路面抗剪、抗磨、承重性能,解决公交车停靠位置容易产生车辙、破损的问题,“熨平”了路面的微小褶皱,为市民创造了更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彩色铺装优化交通“视觉标识” 项目团队深入分析老年乘客出行习惯及视障人群特殊需求,通过彩色铺装标线优化、合理布局和流线设计等方式,为公交乘客提供明确的视觉引导,并规范车辆停靠秩序、划分停靠区域边界、强化公交优先路权,减少人非通行冲突,进一步提升站台周边通行安全。 ·高分子特种材料让盲道更友好 在站台更新中,隧道人还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对盲道进行了强化,解决传统盲道砖易翘起、易损坏问题。同时,针对公交站台“上下台阶冗余”等问题,则通过消除台阶障碍、增设穿行区提示标识、平整站台道路衔接位置等方式,让残障人士的出行更加便利。 在工程实践之外,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也着力提升公交站台建设的“行业标准”,主持编制了国内首部《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试行)》,全面指导上海市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工作。《指导意见》聚焦老年乘客使用公交站台的痛点问题和品质需求,以“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安全便捷、因地制宜”为原则,从高差衔接、标志标线、候车环境、交通协调和辅助设施等五大方面,对全市范围内的港湾式公交站台和路侧式公交站台提出了适老化建设内容,为城市交通出行注入温度。 截至目前,在《指导意见》的规范指导下,上海市已累计完成370余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极大地改善了老年、残障乘客乘坐公交的便利性。 活力新生 苏州河上再添“彩虹步道” 本月,由隧道股份城市环境承建的苏州河百合桥已全面完工,即将迎来全面开放。这座桥梁如同苏州河上的“彩虹步道”,西接普陀天安千树文化商业综合体、东连静安上海火车站区域,彻底终结了沿岸居民“过河基本靠绕”的历史。 从空中俯瞰,百合桥主体呈“人”字布局,与周边绿化等附属设施巧妙构成“合”字形态,既暗合“融合”之意,更以实际功能推动两岸资源联动。此前,苏河此段两岸市民往返需绕行1.5公里以上,桥梁建成后彻底打破这一空间阻隔;同时,它还搭建起经济联动的“快车道”——东岸静安核心商圈与西岸M50创意园区、天安千树得以无缝衔接,为区域产业协同与商业活力注入新动能。 作为上海苏州河两岸“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合桥与滨河步道、骑行绿道无缝衔接,市民可沿河漫步、骑行、观景,体验“移步换景”的苏河风情。项目将真正打通“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河道两岸的生态景观与民生服务“连成片、织成网”。 城市更新进行时 以细致入微的“焕新服务” 让城市更有温度 让出行更加便利
Hot News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