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824 0
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今年一直在担心,由于在中国市场无法“胜出”,它有可能失去世界最大建筑设备生产商的王冠。这个消息是中国行业研究网刊登的一篇题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市场占有情况探析》披露的,基础工程网记者认为,根据徐工今天的实力,卡特彼勒公司这种危机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作为工程机械的两大巨头,中国的徐工和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其实是互相都知根知底的竞争对象。早在1994年,徐工就曾与卡特彼勒合资生产挖掘机,2008年终止合作,独立生产徐工品牌的挖掘机。从销售规模看,徐工去年销售了八千台挖掘机,规模已和卡特彼勒相当。这让以挖掘机为品牌优势并销售独占鳌头的卡特彼勒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徐工对于自己品牌的挖掘机,有着非常清醒的自我认识。对此,挖掘机事业部负责人于爱军说:“挖掘机呈现国内市场国际竞争的局面。全球所有工程机械的巨头都在中国生产挖掘机。我们虽然是国内企业,但直接面临国际化竞争。如全球工程机械前几强-美国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都在中国生产挖掘机。跟他们比,我们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徐工(挖掘机)的定位是中高端产品,很多用户会考虑性价比问题,(认为)徐工产品质量也不错,价格比较实惠,能满足施工要求,就买徐工的。毕竟,作为徐工,我们成立时间短,与国际巨头比,实力还是有差距,这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于爱军的这番话是非常重要的,应当说不光是他的认识,也是整个徐工集团的认识。对自己产品所处的地位与定位、对市场的认识以及同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相比差距的心中有数,正是徐工不断拼搏前行的动力。徐工集团今年年初刚刚投入使用了新的挖掘机生产基地。这个基地规模极大,工艺设计非常合理,从物流、转运到整车出库,能最大限度降低工人的走动时间,实现物流转运最快捷流程。基地的产能是按2万台设计的,型号从1.5吨到130吨不等,已经下线的各种吨位的挖掘机在厂房外一字排开,颇为壮观。其中20吨和6-8吨的中小型挖掘机主要出口到南美、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徐工却实现了国际化发展的“三级跳”,外籍员工人数已超过四千。第一跳是产品:年出口万台主机到167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中亚、中东等地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位。第二跳是企业:投资2亿美元的巴西基地已投产,东欧、中东、印度等六大海外装配工厂正在建设中,同时还正与德国和美国的一流公司组建中外合资企业。第三跳是整合全球产业资源:在德国、美国和巴西布局研发中心,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等欧洲企业。
知不足而后奋起,从低端到中高端,由国内而国际,徐工的发展有目共睹,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千亿级企业就是徐工,徐工集团令世界工程机械巨头产生危机感是必然的。因为徐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本身常有危机感,它深知目前全球建筑机械设备约一半的需求量来自中国,因此首先盯住了国内需求,以免被全球工程机械前几强-美国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等夺了国内的大市场,赢得了国内的国际竞争,才有资格进行国际竞争。如今的徐工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国际化布局。力图国际化之路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徐工集团正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驱动能力,始终保持年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5%以上。未来五年内,徐工的目标是将自己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名,从第五名提升至前三名。这就是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所表示的,要在不远的将来让久居世界工程机械老大的美国卡特彼勒下来,由徐工与其换换防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试想,看着徐工一路快速稳步地走近,能不让卡特彼勒感到危机?
责任编辑:吴越
2025-04-19 2297 0
2025-04-19 2297 0
2025-04-19 2298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