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目标:做世界工程机械“老大”

2014-03-11 520 0

 

对于徐工的发展目标,董事长王民指出,要用五年左右时间进入全球行业前三,不仅是销售规模,而是综合指标。“我们要以登顶的决心和勇气,在世界前三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只有上去就不下来。卡特彼勒已经占据行业老大哥地位已经几十年了,我想这就是徐工的目标。”

“卡特彼勒已经占据行业老大哥地位已经几十年了,我想这就是徐工的目标”,作为徐工的掌门人,王民的表态吐露了徐工的雄心壮志。基础工程网记者认为,王民不是在夸海口,而是他事业心的流露,责任感的展示,真实心声的表现。为什么?依据当今的徐工,在新一届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10名的榜单上,卡特彼勒排名第1,小松第2,徐工第5,而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分别列第6和第10位。在排名和规模上可以说不差什么,世界老五想冲坐“老大”位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然而,话虽这么说,但在质量与实力上,无论徐工,还是中联重科和三一,都与卡特彼勒甚至日本的小松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明显要要差出一大截。徐工的销售额除与排名第3的沃尔沃建筑设备及其以下都不差上下外,与卡特彼勒比还不及人家的四分之一,即便与排名第2的小松比,也只是人家的零头。这就说明,徐工在国内是龙头老大,同国际巨头比,还有很远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虽大,但不强。

敢与超级对手决高下,应当为我们工程机械“三巨头”的这种为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骨气与情怀而自豪。可是怎样与强大的对手对决,怎么对决,是值得思考的。相信徐工是知己知彼的,卡特彼勒的优势在哪,徐工会怎样做,下一步徐工一定会知道怎么用劲。

首先是研发这块,一定要重视产品研发 突出技术创新。卡特彼勒是一个高度重视研发的企业,研发范围涵盖很广,其中国研发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也是工程机械行业首个虚拟仿真实验室。截止2013年4月,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目前已拥有近千名员工,包括40多位外籍专家,专注于研发和创新,这是卡特彼勒制胜的前提。面对卡特彼勒,徐工在研发创新上肯定会快马加鞭。

其次是产品性能,要切合市场和客户需要,打造一流品牌。在卡特彼勒的业务模式当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围绕客户需求,推出全新产品。卡特彼勒注重培养本地技术人才和本地管理人才,在研发这一块更是如此。他们要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全新的理念,能开发出全新的产品。其产品既先进又颇具个性化特点,符合中国客户乃至全球客户的需要。卡特彼勒拥有非常好的中国以及全球业务模式,产品性能优并针对性强,非常对客户口味,这是卡特彼勒制胜的根本。相信徐工会有所借鉴并进一步创新。

再次是市场定位,要着眼全球动态,坚持以高端为引领。卡特彼勒就是着眼整个国际市场定位发展方向。未来整个工程机械领域,主要发展方向可以分两块:即市场发展角度与技术发展层面。从市场来看, 不管近期的行业状况怎样,卡特彼勒对中国和世界市场一直非常有信心。因为全球都在进行城镇化,进行基础建设,拉动力会很大。中国市场虽然近期进行了一些理性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工程机械行业随之也在理性调整,发展速度也在放缓。但从长远来说潜力依然很大。从技术发展层面,卡特彼勒制定有中国及全球的研发和营销战略,而且内容、方向及措施非常明确具体。对此,徐工也定会深入总结并改进。

正是掌门人满怀发展的雄心壮志,才整个企业集团的壮志凌云。为此,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向媒体披露,现在对于徐工来讲有两大战略,一是创新战略,一是国际战略。徐工的主机产品的性能已经不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但核心零部件还需要有所突破。为攻破这一难题,徐工在德国收购企业并建立了研发中心,在海外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他说:“自己有目标,有路径,这最后10%的难题,就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建立全球平台来现实。”

“要强大起来必须到国际上去,中国市场总有需求饱和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去争取存量,现在最大的存量还在跨国公司手里,中国企业要从他们的手里争得一块。”王民掷地有声的分析,彰显的是知难而行、有着强烈危机感的精神,这就是今天的徐工。徐工要做世界工程机械“老大”,这不只是豪言壮语,看看徐工这些年来的迅猛发展,凭着徐工的始终奋力拼搏以及从不服输的“冲”和“韧”劲,令人坚信徐工实现这个目标只是个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吴越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