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种粮效益高“钉子户”终于坐不住了

2013-02-21 168 0

 

河口村正在对村民进行育秧培训。

 

  “水稻旱育秧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壮秧剂不能撒在种子上面,二是秧箱里的水一定要发透……”20日上午9点半,当记者来到江津区白沙镇河口村时,村主任程焕福和几名技术员正在教村民们如何进行水稻旱育秧。

  这已经是河口村今年举行的第二次育秧培训会。俗话说,秧好一半禾。今年河口村准备整村推进机插秧,育苗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为此,上周村里已经组织了一次水稻旱育秧培训。由于过年不少村民走人户错过了培训,大家普遍要求再追加一次,于是就有了这天的第二次培训。

  河口村土质肥沃,适合种植水稻,是江津粮油主产区之一,全村8133亩耕地中,有5420亩为水田。但当地水源不足、年轻人多出外打工,农忙时劳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水稻产业发展。

  为此,村里从2007年起开始推行省水省力的水稻旱育秧和机插秧,到2012年,全村已有1000亩水田实现了机插秧。

  “这个水稻旱育秧硬是要得,在旱地头育秧,脚杆都不用打湿,老人妇女都能干。”72岁的河口村一组村民漆国均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老漆是村里的“顽固派”,尽管河口村已经推行机插秧近5年,他仍然我行我素地和老伴一起用传统方法育秧、插秧、收割。没想到改用机插秧后,村民们水稻普遍增了产,请人来机插秧的人工费也比请人下地插秧便宜得多,老汉这下终于坐不住了。

  漆国均掰着手指算起账:“搞机插秧,一亩地比自己下地插秧平均多打500斤稻谷。按照去年1.4元/斤的收购价,一亩地就要增收700元,这还不算微耕机翻地、插秧机栽秧和收割机打谷子少花的人工钱。”老漆笑呵呵地说,“今年我也来赶一把时髦,搞一回机械化。”

  过去的机插秧“钉子户”变成了支持者,种粮大户更是将机插秧当成了“看家本领”。傅世法家就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他先后购买了3台微耕机、1台收割机和1台插秧机,不但保证了自己的50亩水稻种植,农忙时还应邀帮村里其他农户搞机耕、机插,一年下来,人工费也要收入两三万元。

  程焕福介绍,自推广机插秧以来,农民已逐渐接受了这种省工高产的新技术,今年该村机插秧面积有望突破4000亩,有条件的水田都能实现机插秧。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