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2 614 0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部署,2014年,要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多策并举优化存量产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保监管等手段,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可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
信贷是国家调控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杠杆,随着我国一些产业的严重产能过剩,信贷杠杆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抑制产能过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银行一直很关注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尤其是经过去年两次流动性紧张之后,银行审贷很审慎,总体要求是严格控制。事实上,产能过剩矛盾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以及电解铝、造船等产能矛盾突出行业进行了风险公示。此后,央行、银监会也多次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增强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指引。
从2013年信贷投放的情况看,主要表现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西部地区的贷款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和中部,区域信贷的不平衡状况明显改善;二是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建设的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人民币贷款年末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是13%,比2012年高4个百分点;三是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大。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三农”贷款,二是小型企业贷款,这两个贷款去年都实现了中央“两个不低于”的要求。这说明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去年一年取得了长足进步。此外,对国家限制的“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有所下降。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高增长之后,现在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其中,产能过剩就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症。屡经调整,效果却不明显。据调查,201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低于80%至90%的国际通常水准,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严重,产能利用率仅在70%左右。产能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蓄、生态恶化加剧等,都与之密切相关。着力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造成产能过剩的根源,业界普遍认为,2009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各地集中上项目难辞其咎。所造成的后果是,不仅在常规的制造业,在一些基础设施领域也存在类似产能过剩问题。大量信贷资金投向重复建设项目或产能过剩项目,不仅有违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也给银行信贷质量带来风险。确实,在此后几年中,这些风险陆续暴露。钢贸不良贷款在2013年上半年的集中爆发就是一个例子。为此,有权威人士表示,地方政府搞“GDP竞赛”而大上项目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列举了一些数据:“十年前,2004年国家重点解决三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包括钢铁、水泥和电解铝。但2013年的7至9月份工信部三次发文,要解决16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解决了十年,却增加了几倍。产能过剩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断的投资。”
最新公布的央行2013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尤其是加大对金融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步。总体上看,2013年宏观调控在总量上保持了合理适度,压缩了产能过剩行业,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基本稳定,结构上继续优化,支持了产业结构的调整。2014年元旦刚过,各家银行已经行动。有消息称,元月前12天内,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已高达3200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2700亿元。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信贷增长的情况下,2014年,化解产能过剩仍会是重要任务,但也同样值得期待。因为在今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被列为2014年国内银行业重点防范化解的七大风险之一,紧随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之后位列第三。银监会表示,2014年将通过产能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减少风险总量。同时指出,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别对待,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产能,并购贷款期限可由原先的5年延长至7年。除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以外,工程机械虽未列入国家“黑名单”,但近两年的产能过剩也非常明显。因而,面对2014信贷对化解产能过剩这个“紧箍咒”,行业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吴越
2024-11-22 84 0
2024-11-22 106 0
2024-11-22 88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