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北路居民楼坍塌事件发生后,老旧建筑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关注热点。记者采访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季超,他认为当前中国建筑设计标准偏低,如果不提高,类似悲剧还将在几十年后持续上演。
张季超认为,城市规划不够长远、设计存在缺陷,施工时偷工减料以及建成后缺少正常检修和维修,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出现“50年罕见、30年普遍”的奇怪现象,远低于国家规定最低使用年限。他举例说,2014年4月4日,浙江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一栋5层居民房发生倒塌事故。该栋居民楼于1994年7月竣工,属砖混结构,楼板为混凝土空心预制板,其使用年限才20年。
“设计标准偏低是我国居住建筑在各种自然灾害下发生倒塌的根本原因。”张季超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前苏联引进了相关房屋结构设计标准(1955 版),它适应当时受到战争重创的国家迅速重建的需要。上世纪中叶,我国财政拮据,物资供应普遍匮乏,建筑结构设计的低安全度也符合当时政治经济情况。但是,这个最低标准却一直执行了50多年,期间虽然经过多次修订, 但与国际通用计标准(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 相比,我国现行的2010版规范仍在荷载设计值与标准值等方面取值偏低,而材料强度设计值取值偏高。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不仅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要,甚至会出现大量生产过剩的情况。另外,结构造价在整个建筑造价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例如,大城市房价普遍在2万—3万元/m2左右,中小城市的房价在5千—6千元 /m2之间,但其土建成本仅为1500—1900元/m2左右。增加300—500元 /m2 土建安全成本则可达到国际通用的设计标准,比起上万元的房屋售价,群众是可以接受的。他认为,大幅度提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