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在华外资企业为何成为中国反腐目标

2014-08-01 166 0

英国《金融时报》23日刊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的文章称,中国近年来对葛兰素史克等在华外国跨国企业采取了反腐行动,表明中国社会对外国事物的态度已发生极大转变。中国现在资本充裕,企业家人群迅速扩大,外国的资本和技术不再具有优势。文章题为《在华外企为何失宠》,摘要如下:

在中国反腐运动启动18个月之后,每天仍然不断地有官员被解职———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界人士受到调查。

一年前,葛兰素史克被推到这场运动的风口浪尖。有证据显示,这家英国制药企业的经理们用大笔金钱向医生和官员行贿。这起丑闻在中国是最受关注的企业腐败事件之一,电视台反复播放各种耸动的细节。

企业高管们现在想知道的是,有这么多跨国企业在华运营,为什么中国政府偏偏把目标对准葛兰素史克,以及此事对其他在华企业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近来的反腐运动开始之前,腐败就普遍存在,这并非秘密。国内外制药企业往往不得不向医生递红包,或者赠送昂贵的礼品。既然如此,为什么外国企业更容易被逮住,而且其行为被最大限度地曝光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杀一儆百”。鉴于腐败企业非常多,政府无力全部调查并加以惩处,因此他们就会作出选择,尤其会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最大威慑效果的企业,即参与行贿的知名跨国企业。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从未将矛头对准外国跨国企业。当时,中国的大门向外国资本和技术完全敞开。

如今的情况已大为不同,外国资本和技术不再具有优势,实际上甚至变成了劣势。跨国企业如今面对的形势比以往严峻得多,“海归”们也不再享受更高的薪资待遇。

所有这些表明,中国社会对外国事物的态度已发生极大转变———尤其是对跨国企业。

首要的变化在于,与二三十年前的情况不同,中国现在是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这一方面,中国或许仅次于美国。因此,外国资金不再享受“红地毯”待遇。从计算机到汽车制造,再到更加尖端的行业,中国自身都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不再迫切需要技术知识。

其次,在众多风险资本、天使投资人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推动下,中国的企业家人群正在迅速扩大。在过去十年里,许多中国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上市,造就了众多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这鼓励大量有才华的高级管理人员离开跨国企业和投资银行去创办自己的企业。这种人才流失削弱了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动摇了它们在中国的地位。它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人们无限向往。

第三,尽管大多数跨国企业雇佣的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毫无疑问,有少数人提高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程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是权贵的亲属们最青睐的工作单位。但后来华尔街银行家们来到了北京,为赢得帮助国企重组并上市的业务,外国投资银行竞相雇佣官员的亲属。在一个关系就是一切的国家里,这是一条赢得生意的可靠途径。

很快这些公司中就充斥着关系多、路子广的官员亲属。这样的招聘行为让公众对外国企业心生不满。

中国在国际舞台也变得更加强硬,这只会使跨国企业在反腐运动中更加脆弱。把目标对准它们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反而能带来许多潜在的国内政治收益。总之,所有这些变化,让外国跨国企业容易成为反腐运动的目标。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