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办冬奥场馆将不刻意打造地标建筑

2014-08-05 93 0

       针对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是否存在利用率低、运营困境,近日,北京正式公布多所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情况。“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总体很好。”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表示。 
       数据显示,奥运地标“鸟巢”5年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300万人次,目前已实现自负盈亏,不需要财政来“养”。 
       另外,北京为申办冬奥会或新建一速滑馆。蒋效愚对此表示,新建场馆不会刻意建成“地标”,而会秉持节俭方针。 

赛后场馆转型多元、利用率高
 
       蒋效愚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使用了31个场馆。其中12个为新建、11个改建,还有8个是临时建筑。其中,部分场馆归属高校,目前主要服务于大学体育教学及周边居民健身。今后,这部分场馆将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 
       像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等,蒋效愚认为这些场馆属于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一类。“比如五棵松体育馆建设了篮球公园,是目前国内最集中的标准场地;水立方经过改造,平时成为嬉水乐园;鸟巢也开展了很多全民健身的服务项目。” 
       此外,还有一部分场馆主要应用于竞技体育,比如射击、自行车场馆等,目前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场地。场馆赛后利用已实现了“既服务赛事,又服务全民健身,既服务会展,又服务旅游休闲”。 

申办冬奥会或新建一速滑馆
 
       蒋效愚解释,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如何利用,实际上在赛事场馆的规划、选址、设计和建造阶段就已纳入考虑。过去几十年以来,中国建设体育场馆的模式一直是“国家立项投资,交由体育部门经营管理”。北京奥运会则没有依循于这种模式,而是将场       馆纳入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的道路。 
       社会单位参与投资时,中标的依据不仅要有场馆设计、融资的方案,还要求拟定赛后经营运作的方案。”因此,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有效避免了更换业主、停滞经营的“真空期”。 
       另外,针对北京申办冬奥会或将新建的速滑馆,蒋效愚表示其不会刻意打造成地标性建筑,会符合节俭办奥运的原则。“鸟巢水立方在建设之初也是为了满足奥运会需要,成为地标并非有意为之。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