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下午,郑州城郊的一个村庄传来消息,一幢在建的七层民房发生坍塌,15名施工工人被埋。截至当晚10点30分,现场共有7人被救出送医,其中2人死亡、5人受伤。其他人员伤亡情况不明,尚在搜救中。
有村民称,房主搭建钢架结构的房屋,是为了以后拆迁时多得补偿,同时拆迁前还可以出租给外地人居住。对于这种钢架结构的安全性,有位建筑工程师介绍说,现在多数城中村的民房都采用这种方式,他们建房为拆不为住,即使住也是租给外地务工者居住。图的就是多(赚钱多)、快(建房快)、好(好出租)、省(省料省工),象预制板、砖块等等都是其他村庄拆房子的旧货,比正常价格便宜一半。如果没有相应深度的地基,仅靠“平地起高楼”,这种钢架结构房虽然搭得快,但风险也颇大。
在全国范围内,这种城中村大量违法私搭乱建的状况非常普遍。有消息称郑州市郊的城中村建房,不打地基一周建一栋。甚至于不用砖和水泥,起个架子再搭围墙。有的就算是打桩,也就是平平土地,先在房角的位置挖四个坑,然后灌上水泥,在里面立一根工字钢。在暗访北京的一处城中村在建民房时,记者看到地基做得很浅,问了一个干活的工人,他说这是老宅基地,下面原本就厚实,没什么问题。再看看备的料,楼板都是里面没有夹钢筋的预制板,待用的砖也是空心的旧煤渣砖。接着问了问要盖几层?预算金额是多少?挺爱搭腔的房东大妈说,要起五层楼,都带厨卫的房间,估计要花近百万吧。不过大妈并不发愁,她说,差不多两年就回本了。“那您每间房的租金是多少啊?”记者关切地问,大妈说:“起码要六七百块吧”。
顺便在村子里转了转,不宽的街道两侧全都是鳞次栉比的各种小店和小吃摊。小超市、美发店、餐饮店、足疗屋、小诊所和洗衣店等等是应有尽有,水果摊、凉皮摊、烧饼摊等等一应俱全。恍然如同回到了当年老北京小胡同里的繁华市井当中。
沿着小街小巷边走边看,我发现这里的空间密集度实在太大了,许多楼挨得很近,一伸手就能碰到对面的楼体,就大概就是所谓的“连体楼”吧?肚子有些饿了,笔者走进一家米粉店,要了一份,等的过程中跟一位十八九岁的女服务员聊了聊,我问她住在哪儿?她说就在这个村子里。我说这里卖东西很全,生活应该蛮方便的,她说:没错儿,东西也便宜。我算了一下,这里一大碗米粉是八元,在城里大约要十二元了,确实不贵。估算起来这里的房租只有城里小区楼房的五分之一,外加上购物方便而且价格便宜,外地人云集于此是自然而然的了。
经过一个外观端庄甚至有些华丽的大院子时,驻足看了看,原来是这个村子的村委会。信步走进去,在收发室和值班的一位大叔聊了聊。在问及外来人口聚集这么多,违建房屋这般严重时,他无奈地说:村委会根本管不住。工作压力很大,不说别的,就说饮用水吧,原来村里有一口机井,全村一千多口人够用了。可现在外地人就有二万多,又打了两口井还是经常会断水。用电也是这样,负荷太重了,没办法。
谈到如何治理和改变这种状况,他显得一筹末展。他说:都是自家的地,人家想盖就盖了,你说要审批,可没人搭理你。盖楼偷工减料,人家愿意,你也没辙。外地的小包工队也难管理,没资质、跟你打游击,有的还跟村干部有关系,你也无能为力。
我说:依我看来,真正的解决之道,还需要政府把这件事摆到议事日程上来。由政府牵头,依靠社会力量,在出让廉价土地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大力兴建公有或部分私有的低成本廉租房,大范围低条件让外地务工者入住,做到高收入买房,低收入租房。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基础工程网原创文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