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进入慢车道 正是冷静反省时

2014-12-23 254 0

  正象遇到了堵车,车流不畅,每个车道上的车都慢了下来。不论你是做工程的、做基础的、还是做机械的,都只能不断地踩刹车。同时大家都会急切问:前面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堵车呀?对于经济来说,就是遇到了发展瓶颈,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调整。
  经过十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桩工机械行业已经不可小觑。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桩工机械分会统计,2002年我国桩工机械产品实现销售额5亿元左右,产品销量2000余台,到2011年我国桩工机械产品实现销售额80多亿元,产品销售量6000余台,销售额10年翻了近16倍。这样的长足发展不可避免带来一些浮燥情绪,很多企业开始盲目扩大产能,开拓市场,经过一番攻城掠地之后,现在回头看去,身后只有一片狼籍,已找不到自己的旗帜了。
  这一点就如同当年的成吉思汗,骑在马背上一路挥戈而去,一直杀到欧洲大陆,只可惜能得天下,不能治天下,帝国迅速就分崩离析了。
  现在堵在路上,行业精英们明白急也是没用的,不如趁此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一路下来,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有哪些的缺憾和教训,总结之后,对我们下一段路程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就行业自身问题和外部生态问题,大致归纳出几条,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不妨围绕这些问题想一想。

 
  自身问题主要有:
  一、科技创新能力低,核心高端部件尚依赖进口。
  大家必须看到,尽管我们桩工机械在十年中有了很大发展,成绩斐然,对国外引进产品进行了积极的学习和借鉴,有了一定程度的消化吸收,但在诸如高端液压阀、液压泵、液压马达、轴承、密封件和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和部件上,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进口。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低,产品研发上也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高效的公共实验平台。许多企业开发的大小型机械都脱离工程实践,即不实用也没有科技含量,造成很多资源浪费。今后在新产品研发上一定要在专业化、实用性和先进性上多下功夫。
  二、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品牌优势。
  伴随着行业大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起来,大大小小的品牌也随着产品纷纷涌向市场。但在国内外市场真正有知名度和含金量的品牌没有几个。要树立品牌形象,首先要做出好的产品来。中国桩机企业基本上都是些攒机商,在市场兴旺之时,匆匆加入了淘金大军。这样的企业必然会有它的先天不足,比如缺乏远见,只顾短期效益,不注重产品质量,没有长期规划和品牌意识。
  现在行业进入了调整期,经受不住“寒流”的企业,无疑将面临生死抉择。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由市场自己去通过优胜劣汰来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行业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势在必行。这是个挑战,但同时更是个机会,因为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将是金子。
  三、行业缺乏自律,陷入恶性竞争。
  在遭遇严寒的时候,为了抵御寒冷,大家应该懂得要“抱团取暖”。行业不景气了,大家需要团结一致,共度难关。不能象在股市一样,看到大盘急跌,股民都竞相低抛,践踏而出,最后的灾难是无人能免。
  现在有些行内企业为了促销产品,完全不顾长远利益,大打价格战,有的还搞按揭和赊销,甚至低于成本销售。其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竞争很多企业也表现出茫然无措,只懂得打价格牌和服务牌。孰不知没有高品质的产品做基础,打出什么牌最终也是个输局。
  外部生态问题主要有:
  一、行业标准落后、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
  用一套严重滞后的行业标准去衡量企业的产品会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一个企业按这样的标准去生产产品,然后卖到高标准的国际市场上会遇到什么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中国桩机行业急需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标准。
  二、旧设备管理无序,不利于环保及施工安全。
  如果到工地和设备租赁市场去转转,大家都会看到大量破旧不堪的机械设备还在服役。这些设备大都是多年前生产的老旧机器,普通存在能耗高、排放超标、液压油跑冒滴漏等现象。但由于我国没有出台相应的安全管理和淘汰报废制度,致使大量的老旧设备长期滞留在施工第一线,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给施工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已到了必须整改的时候了。

  三、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当年行业兴旺的时候,银行会上赶子找企业贷款,现在市场不振,正是企业需要资金,用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研发创新的阶段,但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却选择了退出。这给行业的调整和发展无疑戴上了紧箍咒。这种现象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扩宽信贷渠道来加以解决。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