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近海风电场顺利奠基 成功打下首根风机基础桩

2015-06-01 136 0

  5月30日从南通海事局获悉,27日18:30许,经过近6个小时的打桩作业,中广核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的第一根风机基础桩在洋口港近海水域顺利沉降至泥面以下56米,这标志着全国首座近海风电场施工作业全面展开。

  创两项全国第一

  中广核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是目前我国第一个满足“双十”规定(水深-10米以上、距岸10公里以上)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将建成国内第一座海上升压站,且采用国内最大的三芯110千伏海缆,风机基础采用大直径管桩基础,为我国该领域桩径最大、壁厚最大、桩长最长的钢管桩基础。

  据施工人员介绍,该风电场预计在2016年12月建成投产,每年上网电量超4亿度。按照风电平均含税上网电价0.85元/度测算,每年产值将达3.4亿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火力发电标煤耗为322克/度。据环保部门测算,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3万吨,减少CO2排放26.7万吨,减少灰渣4.9万吨,减少烟尘1.3万吨。此外,每年还可节约用水116.4万立方米,同时大幅减少废水排放。

  为何不选址滩涂

  全国首座近海风电场为何不建在滩涂,而舍近求远选择近海?

  如东是江苏省海洋大县,境内海岸线长103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长的11.1%,近海风电开发资源较为丰富,这也是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看中如东的原因所在。

  根据2011年7月出台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海上风电场原则上应在离岸距离不少于10公里,滩涂宽度超过10公里时海域水深不得少于10米的海域布局。

  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一台海上风电机组往往需要打好几个桩,以每个桩子几十万元计算,一个平台就需要百十万元,在设备可靠性的后期检测上,每次出海巡检、维修的成本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加之机组本身零部件的更换,高额的施工及维护成本令风电企业望而却步。

  不过,如果风电机组建在滩涂,将对滩涂养殖、岸线开发利用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近海风能资源比滩涂好,有利于减轻海上风电场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各行业利用海域资源的矛盾。

  全力为施工保驾护航

  中广核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位于洋口港烂沙洋南航道与规划金牛岛作业区进港航道之间海域。

  据施工方——中交三航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此前已建成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场,并获上海市建设工程金质奖和全国的银质奖,但此次施工难度更大。为此,他们历时3年研究,前期准备长达1年,并引进荷兰生产的450吨液压锤,落实2艘3万吨级排水量、吊机1500吨的起重船用于施工。

  5月6日,船机设备与施工参与人员陆续进场。5月21日,准备工作就绪。5月22日,第一根钢管桩正式开始沉设。

  海上风电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船只航行安全。南通海事组织专家对施工期通航安全进行详细评审,重点防范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为确保风电场加快建设,海事部门还加班加点,指导业主、施工单位完善有关材料,在施工作业开始前,及时依法审批发放水上水下活动许可。

  打桩当日,海事部门派出旗舰艇海巡“0691”艇,在现场进行巡航、警戒。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