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及地基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2015-07-03 437 0

  1.我国地质勘探的历史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第一次进行地质勘探,当时的设备不先进,人员的知识储备虽然够用但没有有效的发挥,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前辈们一代又一代的付出,我国才在92年正式成了了地质勘探的学科与部门。在各大院校也专门开设相关学科,在社会上一些专门成立了这些从事相关公作的公司,技术与人员的储备逐渐达到先进水平。

  目前,工程地质勘查正在向着国际化,多样化,技术化的方面发展,逐渐成为了一门重要的知识,随着国家人才的出现,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工程地质勘查公司也正在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2.高层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的建筑住房,这种住房会出现的问题不止一个,但是问题出现的比较集中,可以分类处理,本节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物长出现的问题,以及确保基础的稳定。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大而且分布的不均匀,地基要设计的有规范,不仅可以承受的住高层建筑的重量还能在自然灾害中不被侵蚀,一般普通居民房采用的深基础地基不适合高层建筑,会导致地基变形的影响深度加大等问题的出现。

  2.1建筑物场地的稳定性问题

  高层或者超级高层的地基,由于所承受的压力比普通居民房的压力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高层的地基最容易发生风化,而且严重者还会使得地下的粘土层,花岗岩层发生严重的腐蚀,所以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地基的密度大不代表所能承受的压力大。

  2.2基础类型

  箱基、桩基及其复合基础为目前高层建筑的首先基础。

  2.2.1箱形基础

  基底面积大,埋置深,抗弯刚度大,整体抗压性能好,是箱形基础的最好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类型,却比其他类型的地基更稳固。在地基的土层不够厚实,容易发生塌陷的情况下,我们选用这种基础是最好不过的了。并且,在一定情况下,箱子内的空间也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在内部中空的地方最为地下室。

  2.2.2桩基

  桩基的分类多而冗杂,最主要的分类包括灌注桩、预制桩、钢管和墩基等。这种基础所使用的条件是当地基土层的土软而厚重时,因为这种基础的优点在于沉淀缓慢,沉淀量均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自然灾害发生,不仅可以控制沉淀量,还可以控制地基的塌陷程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地基的基础也是比较优秀的。

  2.2.3复合基础

  如果所出现的状况以上两种方法不能单独解决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复合基础来建筑施工高层,不仅仅是单独的箱式基础,或者单单的桩基础,如果,在经济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复合基础,这种基础的优点在于,可以适当的减少泥浆的沉淀也可以减少沉淀物对工程基础的腐腐蚀。在地基竣工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之后,我们对这种基础结构的认识又进了一步,这种基础的抗压力非常强,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220千帕左右。但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工作,其一,对工程的资金有这巨大的考验,其二,对技术以及施工机器的要求较高。但是总得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也是目前我国除了箱式基础常用的基础之一!

  3.计算方法

  3.1分层总和法

  分层总和法顾名思意,这种计算方法是将一个平整的地基划分为分无数个个水平土层,在精确量取每一个水平土层的厚度l1,l2,l3,…,ln。每一个土层的面积为i1,i2,i3…,in。然后累计起来,即为地基总的沉降量S。

  i=i1+i2+i3+…in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物理变量方便计算说明,例:

  li——第i层土的垂直精确高度单位是米m。

  a——第i层土的紧密压缩重要系数,单位是千帕,Mpa-1。

  e1——第i层土在没有被施加压力前的。

  e2——第i层土在被施加压力后的。

  当计算名义上的物理沉淀量的时候,应注意当时的情况,主要分一下两种。

  (1)当所施加的外力σz>(σc—rh)是,各个土层的物理凝结沉淀量。

  (2)当所施加的的外力σz≥(σc—rh)时,各个土层的物理凝结沉淀量。

  3.2欠固结土的沉降计算

  我们所了解的公式之中:

  Cei,Cci——分别指第i层土的中的完全回复指数,与我们群说的压缩完全压缩的数值。

  σczi——第i层土所受的外力的平均值。

  σzi——第i层土的松动指数。

  σci——第i层土在没有被压缩钱的外力值。

  hi——第i层的高度,也就高。

  eoi——第i层土没有被压缩钱的缝隙比率。

  分层总和这种求法,是在把地基视为一个整体之后,不被一些所分割时遗漏的细节左右的一种方法,所以局限性很大,但是比较常用。

  在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地基所承受的压力与地基的面积成正比,这一方法就是按照这种理论所提出的。该法是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得来的,在物理理论支持的前提下,物体的厚度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为正关系。但是刚才所提到的,我们所应用的这种方法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使用中遇到一些反常照相,这就说明这种方法不再适合你的地基。

  3.3地基规范法

  该法的的普及一是为了弥补分层求和的弊端,二是使得受力与受力面积与沉淀的关系得到一个良好的解决关系,良好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方便计算,方便我们使用。

  (5)S=sk+n.po+(esi.ai)

  式中:S——地基完成以后可能发生的迁移量,mm。

  S′——上文中分层求和的数值。

  ψs——沉淀的标志性系数。

  n——所分的地基,最终所变成的层数。

  po——地基所受的正面压力,kpa。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便易行,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需结合地区经验确定,且对三维压缩、基础的刚度、回弹再压缩等因素没有考虑,所以计算的精度很难把握。

  3.4线弹性分析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在1926年,由外国科学家Schiecher提出,这种方法最有效的用途就是用以确定在空间表面中投影为原型或者矩形的均匀地基的沉淀量。下面为这种方法的具体计算公式:

  (6)式中:S——均匀平面上的某一个点的受力。

  q——均匀分布的载量。

  b——投影的长宽高,或者树枝方向的半径。

  u—地基的拨冗比值。

  E——地基的弹性模量(或者地基发生形变的范围)。

  这种法主要用来计算在特殊天气下的地基的一瞬间可以产生的沉淀量,不能用于估测长时间的地基的沉淀量,但是在不断的的完善过程中,这种方法也逐渐被普及,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每一个部位的排水值,以及积水值不能盲目的计算,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在运用上式过程中,应该注意(6)的每一个变化曲线的范围,以及泊松比值的准确性才能更好的确定以上工程。

  4.结语

  在当代中国的地稀人广的情况下,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建筑的一种的潮流,而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入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建立一栋高层住房,是一件非常困难,非常好的一件事,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变社会的经济条件,推进国力的发展。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