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住宅建筑地基基础选型及施工技术控制

2015-07-13 151 0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对于工程建设来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相应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地基状况以及施工环境的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安全可靠。 
  1.加强住宅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1地基基础的选型。作为地基与建筑物的相连部分,基础能将由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向地基。如果地基能够完全承受,基础的散布形式和竖向构造的散布形式一样,可以采取独立基础;若地基很软弱,那么建筑物非常高的前提下,就要采取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比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势,它和独立基础相对来说,造价相对更高一些。若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就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假设地基承载力不够,则属于软土地基,要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或者其它等等构成,在查看时要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散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的参数。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量,假定它平均散布在了整个面积,从而便得到了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对比.若是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比筏形基础更加经济。若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筏形基础,若介于在两者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1.2常规基础的分类。桩基础施工技术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技术,对于高层建筑物、大型厂房和重要建筑物有着良好的适用性,在当前各类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桩基础的真正价值是将建筑物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传送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以解决浅基础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较大的地基问题。根据多年来实际的检验,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施工简便,沉降量小,沉降均匀,沉降率恒定且缓慢等优点已经成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主体。 
  筏板基础即满堂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长宽比在3倍以内且底面积在20 ㎡以内的为独立基础,反之为条形基础。此类基础应根据上部结构及地质情况结合使用,常用于上部荷载不大,地质情况较好的部位,其施工工艺简便,能有效的控制工期和施工成本。 
  1.3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土和淤泥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建筑物垃圾废料、冲填土,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过处理就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设计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施工条件、材料供应情况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必须进行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的保证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堑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 
  2.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2.1强夯法。在采用强夯法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夯点布置图,并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2遍,才能保证场地平整,再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控制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使用降低地下水水位的策略。或在表面铺设0.5-2.0 m厚的砂石垫层或中粗砂,从而有效防止施工设备以及基础下陷和减小夯实带来的超孔隙水压力。 
  2.2 分段施工。坚持以一边夯向另一边或以边缘夯向中央的顺序。在处理地基时先夯实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进行下一次夯击。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顺序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土,然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假如条件允许,用小型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实验数据,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但是如果夯击坑内有积水的现象,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周围的土或新土将夯击坑填平,再开始下一遍夯击。 
  2.3注浆法。当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是硅化加固了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 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打灰土层或夯填素土。在一般情况下,灌注时浆液的压力应控制在0.2-0.4 MPa(始)和0.8-1.0 MPa(终)的范围内。对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但是如果越往下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则应改为自下而上。此外,还要经常抽查浆液里的配比和性能指标、孔径、注浆孔位、孔深注浆的压力值要求等,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标记并且注明钻孔日期。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漏孔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注浆并查找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3.结语 
  施工技术的措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结合工程的气候条件、工程结构状况、工期紧迫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对策,才能有效地应对施工问题,保证工程的进度及工程质量。如果不提前做好应急对策,以及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杨舟海.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2(22) 
  [2]邢其璋.关于对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程施工技术的论述[J].科技与企业.2013(10) 
  [3]李彩英,刘霜菊.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7) 
  [4]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