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粉土地基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力试验

2015-07-15 184 0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的粉土地基,在这些地基中采用板式基础,不但消耗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还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方开挖,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微型桩基础不但能减少施工材料的使用,还能解决地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文章结合现场试验,对粉土地基微型桩基础的抗压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 
  1工程概况 
  在某地区进行粉土地基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力试验,该地区含有丰富的粉土层,在试验前,对该地区的地质进行勘测,其结果为①粉土层的厚度为3m、极限侧阻力为20kPa、粘聚力为13kPa、摩擦角为20°、计算重度为16kN/m3,②粉土层的厚度为7m、极限侧阻力为28kpa、粘聚力为13kPa、摩擦角为20°、计算重度为16KN/m3,③粉土层的厚度为5m、极限侧阻力为114kPa、极限端阻力为1700kPa、粘聚力为113kPa、摩擦角为20°、计算重度为16kN/m3。 
  2验方法 
  本次试验的基础设计尺寸为微型桩桩径为380mm、桩长为12.5m、立柱和承台均为正方形截面,承台基础的埋设深度为1.7m、立柱露头高度为200mm。进行微型桩施工时,采用机械洛阳铲成孔,人工吊放并固定直径为280mm的钢筋笼,然后进行孔内灌注混凝土成桩。成桩后,对微型桩混凝土进行地表撒水养护7d,然后开挖基坑、支护模板、浇筑混凝土四根微型桩承台、拆模回填等施工。微型桩混凝土顶面进入承台的距离为15cm,微型桩主筋进入承台的距离要大于40倍的主筋直径。在进行竖向荷载试验时,利用土压力盒监测承台下部土体承担的荷载,土压力盒要埋设在基础中心和两桩中心。 
  3试验结果分析 
  3.1试验结果 
  基础施工结束28d后,对三个基础分别进行竖向荷载试验,将试验点分为1号试验点、2号试验点以及3昊试验点。试验得出1号试验点的极限承载力为2700kN,在极限荷载下,竖向位移量为4.87mm;2号试验点的极限承载力为2700kN,在极限荷载下,竖向位移量为5.17mm;3号试验点的极限承载力为2700kN,在极限荷载下,竖向位移量为4.08mm。 
  3.2承台下部土体承担荷载分析 
  利用埋设在承台下部的土压力盒记录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承台下部土体承担荷载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随着竖向荷载量的增加,承台下部土体承担的荷载也逐渐变大,土体承担荷载占全部荷载比例的变换趋势为先小幅度变小,然后逐渐增大。1号基础在增加竖向荷载的过程中,土体承担荷载占全部荷载的比例最小值为4.25%,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土体承担荷载占全部荷载的9.30%;2号基础在增加竖向荷载的过程中,土体承担荷载占全部荷载的比例最小值为3.09%,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土体承担荷载占全部荷载的7.00%;3号基础在增加竖向荷载的过程中,土体承担荷载占全部荷载的比例最小值为7.09%,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土体承担荷载占全部荷载的12.80%。 
  虽然3个试验基础的试验场地一样,但在竖向极限荷载下,三个基础的土体荷载分配相差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有:在开挖、浇筑上部承台立柱混凝土的过程中,承台底部土体受到的扰动程度相差比较大;不同的试验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力下,竖向位移量不相同,从而导致土体的抗力发挥不相同。对于这种情况,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先对承台基坑坑底进行压实处理,在设计微型桩基础时,首先要进行基础试验,然后根据试验数据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土体承载。在本次试验中土体承载比例确定为5.00%。 
  4竖向荷载稳定计算方法 
  微型桩竖向荷载稳定计算公式为: 
  式中Gn为承台立柱及上部土体的重力,单位为kN; γa表示承台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量,单位为kN/m3;Vn为在埋深深度范围内承台土体和基础的体积总和,单位为m3;Vo为埋深深度范围内基础的体积,单位为m3;Ni为第i根单桩桩顶承受的最大竖向荷载值,单位为kN; γf为基础附加分项系数,可以查相关规定取值;Xi、Yi分别表示第i根单桩通过群桩中心的X轴、Y轴距离,单位为m。整个微型桩基础的极限抗压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公式为P=Pau-Ga+f。根据本试验的条件,选择群桩抗压效应系数为0.8,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值分别为:1号试验基础的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为2433kN,实际测量值为2700kN,实际测量值:计算结果=1.11;2号试验基础的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为2433kN,实际测量值为2700kN,实际测量值:计算结果=1.11;3号试验基础的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为2433kN,实际测量值为2700kN,实际测量值:计算结果=1.11。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公式计算的结果和实际测量值相近,并且存有一定的安全余度,因此,在计算微型桩基础竖向荷载稳定值时,可以采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 
  在本次试验中,微型桩的桩径为380mm,需要使用机械洛阳铲进行成孔,虽然机械洛阳铲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输电线路工程中仍存在许多不便之处,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需求,由人工对洛阳铲铲头先进行成孔调试,从而适应粉土地基地形多变的特点,确保微型桩基础的顺利施工。 
  5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分析发现,微型桩基础具有很好的抗压承载力,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粉土地基中,可以采用微型桩基础代替板式基础。本次试验可以为今后相关工程试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苏荣臻,李晋珍,田宇.粉土地基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2,28(01):54-58. 
  [2] 苏荣臻,邱书清,鲁先龙.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基础下压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2,(07):136-138. 
  [3] 屈勇,张继强.佛山地区微型桩基础下压试验[J].山西建筑,2011,(36):205-208. 
  [4] 苏荣臻,童瑞铭,杨文智.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基础上拔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2,(01):124-126.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