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015-07-15 111 0


        一、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形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二、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过程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根本,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关键。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必须在前期对地基进行严密勘察,以制定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障地基基础的质量。建筑桩基施工企业出于对工期的要求,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工程施工照常进行,并且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施工质量,而保障工程质量关键是加强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三、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1.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结合现场环境、地质水文资料、设计要求等,对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安全、计划安排,以及综合治理等的施工交底。 
  2.组织班前安全学习活动,做好记录。 
  3.设专职施工员、质安员巡场,负责桩基作业的质量、安全检查、记录和监督工作,及时纠正错误和违规行为。 
  4.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目标管理。按规定在有需要的位置设立安全标志,并在现场悬挂安全标志平面图。 
  5.对工人进行安全救援知识的教育,场内配备常用的药品,配备安全带、安全绳等以备意外抢救时使用。 
  6.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现场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制定应急事故救援预案,明确救援领导小组职责,确保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抢救伤者、转移设备物资以及处理善后工作。 
  四、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作进行前提,只有准确、严密的测量工作才能为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并保证工程严格依据图纸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使测量工作更好地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测量引进了很多的高新技术,使得操作更便利、测最更准确、工作效率更高。但这同时需要工程测量人员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并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2.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质量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若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那么工程质量就达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材料控制要注意如下两点: 
  (1)对供应材料的厂家进行审核,选择从信誉比较高的供应厂家进购材料。 
  (2)对进场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 
  3.采用水泥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1)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可采用锤击振动、振动冲击等方法沉管开孔。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常用直径(指制桩尖的直径)为300mm-500mm,桩长常在20m以内,可打至硬粘土或中、粗砂层。对直径340mm——480mm 的桩,当锤的质量各为1t和2t一3.5t时,单桩轴向承载力分别约为250KN--350KN和500KN--700KN。这种施工设备简单,打桩进度快,成本低,但很容易产生缩颈(桩身截面局部缩小)、断桩、局部夹长、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足等质量事故。 
  (2)钻(冲、磨)孔灌注桩各种钻孔桩在施工时都要把桩孔位置的土排出地面,然后清除孔底残渣,安放钢筋笼,最后浇灌混凝土。直径为600mm或 650mm钻孔桩,常用回转机具开孔,桩长为10m--30m,单桩承载力为1MN--2MN。目前,国内的钻(冲)孔灌注桩在钻进时孔口下钢套筒,而且利用泥浆保护孔壁,以防塌孔,常用桩径为800mm、1000mm、1200mm等,采用的承载力达3MN---9MN。 
  (3)挖孔桩挖孔桩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开孔。人工挖土时,在挖深 0.9m一1.0m时就浇灌或喷射混凝土护壁,上下圈之间插筋连接。达到所需深度时,再进行扩孔。最后在护壁内安装钢筋笼和浇灌混凝土。挖孔桩的直径不宜小于1m,深度为15m者,桩径应在1.2m 一1.4m以上,桩身长度宜限制在30m内。 
  4.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 
  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齐全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5.加强人员管理,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重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人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六、几种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士,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2.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lm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再次,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0.2~0.4MP(始)和0.8~1.0MPa(终)范围内;如相邻涂层的土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再次,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孔径、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再次,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后,如出现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重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以积极、谨慎的心态参与工作,抓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仇欣.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重要性分析[M].北京:建筑工程教育出版社.2010(02):50-54. 
  [2] 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05):145-146. 
  [3] 朱炳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9):80-84.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