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地基设计分析

2015-07-15 193 0

 
       一、建筑土建地基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事故多发的特点 
  当前的建筑市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和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最受关注,这些问题导致的建筑事故也多有报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时对地基处理不够重视,技术不够完善,这就迫切的要求地基处理技术和施工技术的完善。 
  2、地基处理需要考虑差异性的特点 
  由于国土跨地面积较大,因此各个地区间的自然地理差异较大,导致总体土质类型较多,差别大。 
  不仅地质结构的构造上有冻土地、软土地、盐碱地等等这些不同的地质,同时各地气候也有所不同,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也有诸多不同,而且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也会改变地基,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这些因素使得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对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勘探以及施工有极高的要求,使得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技术问题。 
  3、地基处理中问题可能会有遗留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往往是相互依托和环环相扣的,因此问题若是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无法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将会造成地基处理遗留下的潜在问题,给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埋下安全和质量隐患。这对施工过程中细致的勘测,及时的检测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4、施工过程难的特点 
  纵观整个建筑项目的整体,要从各个问题入手并逐一解决,其中关系到整个建筑质量的关键部分就是地基处理的好坏。因为在整个建筑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然而,由于地基施工主要是在地下进行工作,所以在处理难度上较大,并且地基处理时一个疏忽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发生重大的事故且质量上存在危险。 
  5、施工中一旦发生问题则很严重的特点 
  建筑基地作为一种基础类工程,在进行完工程建设之后,必然会对其进行检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发现了地基施工部位的缺陷,也难以对其进行修整。这势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地基施工产生了风险,却没有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则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伤亡等严重性后果。 
  二、土建施工地基设计中地基稳定的要求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以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作为控制条件而对受有较大水平荷载或建在斜坡上的建(构)筑物,地基稳定性将会成为主要问题,要求考虑基础的抗倾覆及地基的抗滑移能力。 
  1、失稳造成的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如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和交通阻断等。尤其是在山坡地区进行建筑时,由于该地区地质变化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建筑宜沿地形等高线布置,尽量避开冲沟、溶洞、滑坡及断层等地段,房屋的长度、宽度和形状应与地形相适应。在必要时可多挖一点土方,因为山区挖方较填土便宜,同时可以减小基础埋置深度,并利用弃土稳定地基。因此在山坡地区选择建筑地址时,必须进行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走访当地居民,仔细研究当地的地形地貌,对地质勘探资料除作为计算数据以外,还可以从岩层埋藏深度的变化,岩层倾斜的改变,岩石天然结构的破坏,岩石湿度的增加。土层层次,密度的改变。以及滑动痕的有无等现象。来判断该地层是否可能滑动。 
  2、为了防止地基失稳,在地基设计时应考虑下列因素:防止因山区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洪水冲刷而形成滑坡;斜坡场地房屋与坡缘应有一定的间距;在邻近建筑物附近开挖深基坑时应注意对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影响,采取支挡措施;在江河沿岸的建筑不仅要考虑洪水危害,还要考虑因建筑物重量及堆载所引起的地基失稳问题。对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和高耸结构,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挡土墙及其类似结构等,除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外,均应验算地基稳定性。 
  三、建筑的基础选型与设计 
  1、基础选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地基的选型当然也更为重视。在建筑的基础选型设计上,通常会出现强度不符合要求,抗震性不好,或者是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相关设计单位一定要在设计地基基础之前,考察好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地基有多种处理方法,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要综合考量每种方法的优劣,选出最佳的施工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和建设成本,多方面地考量建筑的地基基础选型问题,运用更合理的方法对基地进行处理。总体而言,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地基的负荷,要在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之内,避免出现负荷量过大的情况,防止出现地基土剪切的问题,导致地基的稳定性降低;二是要在地基翻地时,要控制好变形量,不能超出可允许的范围,避免因为地基设计不当产生的上部结构损坏等问题,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功能。最后,要利用技术手段,准确分析地基的耐久性和强度,重点对刚度的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为建筑打造合理的地基结构。 
  2、基础设计 
  在基础设计阶段,设计单位要提出具体的指标与要求,并且要结合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勘察数据,详细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对施工场地的土质和土层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在综合考量、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完成基础设计。很多设计单位为了寻求方便,往往以其他相邻建筑的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容易因为土地的地质情况不符,出现一系列的土质问题,甚至出现土质问题导致的变形。在基础设计阶段,如果地基的土质较为松软,那么就应当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防止因为土质问题导致地基变形。另外,不能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全部由大型基础断面来承载,这样会引起很多问题,即使基础断面较大,与上部结构相比,土质还是较柔的。因此,在地基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设计。要充分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荷载、布局等情况,合理地进行地基选型,把握地基设计各环节的整体性。在设计形式方面,要使地基设计形式符合上部结构的需要,与上部结构相统一,成为一个相互适应和相互配合的统一体,这样才能增强整个工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对于相邻建筑在施工阶段的地质资料,可以参考,但不能仅仅依靠相邻建筑物的勘察资料,还需要分析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分析临近建筑物对地基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否会因为临近建筑物的干扰导致地基变形,从而影响新建建筑地基的功能发挥。另外,在施工进度和整体布局方面,也要考虑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和可能发生的作用,要根据实际调研得来的数据进行严密的分析与论证,确保地基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选择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确保建筑工程得到顺利的开展。另外,建筑施工队伍的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因此,要选择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过硬的施工队伍,更好地进行地基基础建设。在综合考虑到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之后,再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更快捷、有序、有效地完成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 
  四、结束语 
  在建筑的地基设计阶段,要准确推算出上部荷载,做好地基结构选型,做好地基结构计算工作。在做好地基结构计算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地基结构形式,为建筑构建稳固的建筑结构体系,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固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维天.土建施工地基设计问题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2,(17). 
  [2]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 
  [3]阮元相.关于土建施工地基设计问题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5).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