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处理与发展

2015-07-17 145 0

   引言
 
  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实际作用。然而,作为水利工程的核心基础,水利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的作用极其重要,我们有责任保证水利工程地基基础的质量以及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1、水利工程地基概况
 
  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在断层带或者是在软弱夹层的结构面上进行施工的,面对这样的环境,土层的抗滑能力和稳定性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设计值,同时还要保证上部构筑物在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避免水利工程的地基基础出现剪切破坏的情况,防止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工程事故;还有很多的水利工程的施工是要在土层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实施的,面对这样的环境,水利工程地基的基础强度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构筑物在承受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2、水利工程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然而经过多年来广大岩土工程人员的辛苦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水利工程施工前地质勘测不规范,设计不标准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对此进行一系列的勘测,要对当地的地质进行测量,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具体的了解,还要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勘测,在对各种信息整合之后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水利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优方案。然而目前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却忽视了前期本该严格仔细的施工工作。他们对原有资料大都简单地进行分析和整合,缺乏实际的最新的资料,以致最后得到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存在众多不规范和不标准的地方。一旦这些施工方案被实际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当中,就会对工程的施工造成极大的不利,不但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还会对水利工程地基基础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的施工不规范
 
  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在进行地基和基础处理时,还有很多施工过程不规范的情况存在,比如: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落后,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追求经济利润与工期进度,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不能针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使得一些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引发整个水利工程发生严重的质量或安全事故。
 
  2.3没有一套完善的施工监管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监管体系是指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者进行的监督管理的系统。目前,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建设中都缺少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其中很多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对水利工程的基本了解,这样的工程施工监管队伍怎么去监督工程的实施更有甚者连监管都没有。水利工程地基基础这个核心如果得不到有力的监管,那么后续的一切关于水利工程的实施可能都是无用的,即使水利工程方案最终得到实施,其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也存在巨大的隐忧。
 
  2.4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方案选择不合理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处理方案都有其对应的适用范围。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淤泥、填土、湿陷性黄土、高压缩性土等软弱或不均匀的地基,但是由于先期的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没有做到位,或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的地基、基础的处理效果不佳,不仅是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能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工期和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
 
  3、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
 
  3.1水利工程中平面地基基础处理
 
  所谓水利工程平面地基基础处理,就是将水漫灌于地基基础表面,使得土体达到饱和状态后,土体间毛细力逐渐消失,并在自重作用下缓缓下沉,从而重组土体颗粒的配比。跟泥沙沉淀原理相同,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为了能够防止水利工程上层地基的粗化,影响其密度,在沙砾卵石地基中,需在水利工程地基表层及时补充相应粒径的沙粒和卵石。待到灌水处理完毕,要对水利工程的地基基础再次进行夯实,从而可以使水利工程地基基础的密实度得到保证。
 
  3.2水利工程中坡面地基基础处理
 
  与上述的水利工程平面地基基础处理相比,水利工程中的坡面地基基础的地貌基础特征不同,因此以上所述的水漫灌注的方法对坡面地基基础处理来说是难以实行的。一般情况下,对于水利工程中坡面地基基础来说,常通会在坡面一定高程处开挖渗水沟,并将水灌入水沟,以达到使地基基础土体饱和后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密实的效果。于此同时,在开挖渗水沟的过程中,对水利工程中的坡面基础土体的稳定性会造成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为能够减少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渗水沟的断面尺寸。
 
  3.3换填垫层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当工程基础下部持力层为软土或湿陷性土层时,常采用换填法来对此进行地基基础的处理,即将水利工程地基基础下部的软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膨胀土等的一部分或全部挖掉,然后换填密度或水稳性好的灰土、砂石、矿渣等材料,然后分层夯实或碾压使其密实,从而用来提高水利工程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变形量。
 
  3.4振冲法
 
  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水冲对土体进行加固,通过石块、砂砾组成的主体,与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来共同承受水利工程上部结构荷载。振冲法特别适用于砂土地基,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些粘性土地基中也开始应用。
 
  3.5强夯法
 
  在进行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时,利用强夯法是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和震动液化性。它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击能、冲击波对地基土进行反复夯击的工作。
 
  4、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各项技术也处于日新月异,迅速创新完善的过程中,水利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水平同样得到了快速提高,从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改进和创新,但随着水利工程施工要求的提高和施工难度的不断加大,我们仍需不断革新水利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地质较为复杂的水利工程来说,就要更加重视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重视对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开发;同时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科学的水利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工艺,确保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水利工程地基基础以上的建筑物能够安全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地基建设工作要想取得发展,就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做到因地制宜。详细一点就是在了解施工各方面的情况之下,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水利工程地基的施工,当然这个过程中要对自己的目标十分明确,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提供思想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马英娜.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139.
 
  [2]李文丽.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147.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