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1 201 0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在岩土勘察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地基条件,如果勘察只是程式化可能会使得设计参数缺乏针对性,进而影响地基处理工作,最终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造价。认真做好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保证合理地投资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有了比较健全的地基基础的施工体系,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基础的处理施工体系逐步成为重要的建筑工程形式。
一、岩土勘察的现状
我国目前岩土勘察的状况可以通过地质形态、界面划分、岩土参数计算分析经验值、技术素质、综合能力等指标来体现。地质形态主要有对空洞、不明地下物、埋藏深度、埋藏位置的确定;界面划分有岩石风化程度和岩土体的划分,对软弱结构面和地质结构的判定,还有不良地质体地质界面的划分;还有一些很难取到原始状态岩土土样、很难进行室内室外试验的岩土层、风化岩、残积土和颗粒土等,它们的岩土设计参数比较难于确定;勘察人员的技术素质包括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综合能力是针对勘察人员的,目前部分技术人员缺乏室内和野外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利用的能力,缺乏辨别真伪、补充印证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比较基础性的工作,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投资和工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该工作,要把握好每一个技术环节,做到事前指导、过程控制和事后总结,要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勘察工作的质量。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科学的勘察手段不仅能确保工程勘察的工作效率、准确性,还可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岩土勘察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在各种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遇到许多地质情况,为了更好的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不可少。岩土勘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要获取带有地形和坐标的建筑工程整体的平面结构图,还要对不良地质的类型、评价、分布状况及其对工程会造成的危害作出评价,还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处理措施,查清楚建筑物周围岩石的种类、厚度和结构,计算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其次,要划分建筑工程中地震设防区附近的场地类别和土体类型,判定湿陷、液化、膨胀土的分布及程度;再次,进行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时,还要调查工程场地的地下水情况,在设计地基降水时,要详细说明地下水的发展趋势和水位变化情况,对地层的渗透性也要做好调查,准确判断建筑物周围的土体情况和水资源环境可能会给建筑材料带来的各种影响,还要了解地下水的流动状态、深度、水中元素种类等,来作为判断地基土体类型以及地下水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出有效应对措施;最后,开挖深基坑前,必须要获取相应岩土参数,以此作为根据来计算桩基稳定性情况,再根据计算的结果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与此同时充分了解建筑的特性及设计意图,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三、特殊土勘察的注意事项
(一)黄土湿陷性的勘察
在黄土湿陷性的勘察中,要采用灰土桩的方案,来降低黄土湿陷性。并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建筑特点以及设计要求,调出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干密度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系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变形参数和承载力等指标数据。
(二)沙土和粉土的液化问题
当在沙土和粉土的土壤进行打地基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砂石桩挤密措施,但是要注意将建筑场地液化等级进行查明,并提供地基土层贯入试验的标准锤击数等。
(三)柔性、半刚性增强体的勘察
为了提高建筑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而采用柔性增强体、半刚性增强体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深度和厚度情况。对于砂土和粉土地基应有详细的天然孔隙比、相对密度、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等数据;对于黏土地基,应有详细的压缩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量、地下水位及pH值、有机质含量等数据。
四、地基基础设计
一般来讲,地基设计是由强度设计和沉降计算两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地基的设计强度应该进行不同情况的提高和降低。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沉降值不能大于当地的地基沉降的允许值,基础设计是否合理可根据沉降计算或实测结果来验证。基础的设计者根据工程地质工程报告、有规范为依据就取得了输入数据,这些数据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善于思辨的能力,更要注重实践经验,切实合理的进行设计,保证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有很多。将各种地基及基础的处理方法和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获得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地下部分。近年来,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都不断得到重视,使得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而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是共同承担荷载的。经过实践证明。在桩和桩间土顶部加一层砂性土褥垫可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大大提高。
五、地基处理技术的处理技术
(一)建筑地基的处理技术
若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提前在施工现场进行试验区的选择是必要的,以此来保障预压试验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预压试验的内容需要包括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及竖向变形等项目的观测和原位十字板的剪切试验。对试验区获得的资料做出科学分析,跟原来的设计值进行严格对比,以此为依据,对前期的设计进行必要修改,并对全场的设计施工进行指导。
(二)强夯施工前的试验性施工
试夯前应查出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和相关的标高等数据,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避免由于强夯施工所带来的损坏。进行试夯或者试验性施工时,应按要求进行清表,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试夯,并有专人在现场查看、记录。同时要采取防振以及隔振等措施,防止因为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机械性振动,给附近的建筑物或者施工设备带来不利影响。
(三)其他施工技术
随着各种新型的科技手段应用到建筑行业,地基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常用的有:孔内深层强夯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预压法、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应用功能的基础前提,岩土勘察工作能够为地基处理提供各种需要的数据条件,从而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法。总之,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做好岩土勘察以及地基处理工作,这是任何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施工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法,充分认识地基土存在的先天不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地基处理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微微,鄢飞.浅议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1):18-20.
[2]蔚利.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15-118.
[3]杨嘉玮,罗敏.浅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43-45.
[4]郑伟.浅议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8-10.
Hot News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