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勘探点的间距以及勘探的深度
(1)勘探点的间距:根据规定,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地基,应加密勘探点,不为后续工程埋下隐患。但在实际操作当中,有的勘探人员仍按照大纲的方案执行,使得相邻勘探点之间的地层相差甚远。还有,由于对勘探区的岩土特性不甚了解,随机根据某一地基的等级就开始进行勘探,而随后的室内试样分析常显示采集到的岩土为湿陷性土、盐渍土等特殊性的岩土,因此造成地基等级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勘探点的间距变得不合理。
(2)勘探的深度:通常情况下,5-6层的砖混结构的住宅,15m的孔深就可以满足勘探的需求,但若是在有碎石土的地区或是23层的建筑物,盲目依据15m深进行勘探,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而相对的,若存在软上层,15m的深度明显无法满足要求。
2原位检测
原位检测的操作非常严格:调零过程操作不规范会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准确;在气温和地温相差很大的夏季和冬季,触探指标的相差会异常明显:进行标准贯入的测试时,若孔深与杆长的校正不符合规定,时常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有落至测试位置,导致测试结果严重失真等。
3地下水位的测量以及样品的采集
在实际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过程中,忽视测量的钻孔周围滋出地下水的陡壁、抽水井等情况,会导致测得的地下水位非常不准,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试样在采集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从而导致原状样的密封不严、高度不足、数量不够、含水量散失等情况出现。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