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深圳市开发建设项目土方调配利用办法的探讨

2015-07-28 259 0


   1概述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南海之滨,东临大鹏湾和大亚湾,西靠珠江口,北接东莞、惠州两市,南与香港仅一河(深圳河)之隔。地理形状呈东西宽、南北窄的狭长形。全市陆域面积为1952.8km2,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山脉走向从东到西,贯穿中部,成为主要河流发源地和分水岭。深圳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建设,包括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及回填。2000年以前,由于待建地和低洼地带广泛分布,建设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以“缺方”为主,余泥渣土的产生规模也相对有限,我市余泥渣土排放由社会自发就基本完成了,2001年起,由于待建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建设项目的土地平整变为以“弃方”为主,盐田港、大铲湾等大型填海工程基本完成不再需要土方,国家也开始严格管制填海行为,这样原本由社会自发实现的余泥渣土排放平衡被打破。根据统计报告,至2012年底,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42.73km2。其中,开发建设项目面积为21.23km2。2009~2012年间深圳开发建设项目年平均开挖土方量共计6369万m3,回填土方量共计3091万m3,产生的弃土为3278万m3。这些弃土如不妥善处理每年将会产生9.55万吨水土流失。弃土的乱倒乱弃不仅破坏景观,恶化周边生态环境,而且使洪水含沙量增加,淤积现有市政排水设施及河道,影响河道泄洪,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然而合理协调多余土方去向问题一直困扰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单位。本文以盐田后方陆域西南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为例来叙述土方自身调配利用的办法。
 
  2相关定义
 
  土方调配指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经济合理地进行土方的运输的作业,包括土方运出及回填。
 
  表土指泥土的最高层,通常在顶部15至30厘米,它是泥土中含有最多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地方。
 
  表土剥离再利用是指将建设所占土地约30Cm厚的表土搬运到固定场地临时存储,待工程土方回填完成或弃土场填筑终止时再将临时存储的表土填筑到工程绿化区或弃土场进行造地绿化复垦的技术。
 
  3土方自身调配利用办法实例(以盐田后方陆域西南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为例)
 
  盐田后方陆域西南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位于深圳盐田后方陆域西南片区梧桐山上,三面环山,面朝盐田港与大鹏湾,一条中青路环绕基地东、西、北三面,成为学校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项目区红线面积为30182.63m2,场地整体呈不规则型,南北向最长为165m,东西向最长为200m,但地块内标高错综复杂,地形标高范围在85.50~107.32m(56年黄海高程系)之间,场地整体西高东低。学校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及阶梯教室、风雨操场、食堂及厨房、教职工宿舍及其它辅助用房等。主体设计单位最初采用的场平设计标高为94.5m,按一层平台布置,场地西侧最终形成高为20m的高边坡,该方案共产生开挖方量为11.23万m3,回填方量为1.14万m3,弃土方量为10.09万m3,因弃土方量较大不利于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建议主体设计单位对其平面进行优化,优化后根据场地现状地形采用错层布置,共分三级,一级平台高程为94.5m,二级平台高程为99m,三级平台高程为102m,各错层平台采用台阶相连,该方案开挖方量为3.72万m3,回填方量为1.66万m3,弃土方量为2.06万m3,通过优化方案可以减少8.03万m3的弃土。
 
  对于优化后方案产生2.06万m3的弃土,其中0.60万m3表土用于后期场地景观绿化;对于1.46万m3多余土方运至场地东侧与本工程工期相吻合的墟镇填海工程,运距为5km。墟镇填海工程总占地总面积约11.25万m2,共需填石方约100万m3、土方约80万m3,满足弃土容纳要求。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土方调配方法有以下几点:
 
  (1)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土方最好的去向是工程内部进行消化,可以优化主体方案设计来减少土石方量。例如道路工程针对高挖路段可以采用隧洞方案,对于高填路段可以采用架桥方案等,或是结合路道线位纵坡和自然条件进行纵向调配;当需要对其地基进行软基处理时,尽量不采用换填方法,采用冲灌碎石挤密桩法进行软基处理可以减少换填法产生的弃土。
 
  (2)对于表土需进行剥离用于场地景观绿化,可以有效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流失,不浪费。
 
  (3)附近相邻及工期相吻合工程进行调配可以减少土方外运及弃土产生的水土流失。例如深圳市福田医院工程基坑开挖产生10万m3土方用于深圳市红树林生态公园项目朔造微地形,大大减少了外弃土方造成的水土流失。
 
  (4)用于填海造地。
 
  (5)当以上四条都不适用时建议运至政府指定的公共受纳场。
 
  5建议
 
  (1)深圳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开发建设项目使得现状公共受纳场远远不够,建议政府尽快规划、落实弃土场选址,使每个区域都有指定的受纳场,减少乱倒乱弃带来的水土流失。
 
  (2)建立深圳市开发建设项目土方信息平台,实现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动态更新,要求深圳市所有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在网上填报取土、弃土、弃渣量,使信息大众化,可以方便相邻及工期相吻合工程进行调配。
 
  (3)建立土方调配管理机构,对土方来源、去向进行备案并且跟踪管理。
 
  (4)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赔偿青苗损失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等。有时移挖作填虽然运距超出一些,运输费用可能稍高一些,但如能少占地,少影响农业生产,这样,对整体来说也未必是不经济的。
 
  (5)对于深圳还未进行开发建设的填海片区,包括坝光填海、前海片区及即将建设的墟镇填海工程建议调整后期的场平标高来消化深圳市产生的多余土方。坝光填海面积为198.75万m2,前海片区填海面积为770.00万m2,墟镇填海工程面积为11.25万m2,将场地场平标高抬高1m将可消纳980万m3弃土方。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桩基础与土石方工程[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赵绍华.土石方工程施工[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张绮文,李长兴.深圳市水土保持公报[Z].深圳:深圳市水务局,2012.
 
  [4]张晓帆.场地平整的设计方法探讨[J].重庆建筑,2012,(2):53-56.
 
  [5]刘雪冉,赵艳玲,李建华,信凯.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影响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2012,(11):1025-1027.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