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

2015-08-05 175 0

  随着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开发地下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基坑工程是为地下工程的开挖提供必要和安全的条件,现在基坑工程几乎遍及建筑、水利、港口、交通、市政、人防等工程领域。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即称为深基坑。目前,一些基坑开挖深度已达几十米深,基坑面积也有不少超过了1万m2。由于基坑施工条件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且临时性的特点更易导致投资控制与安全保障之间的关系失衡,因而基坑工程风险性较高,并因涉及多种学科基坑施工技术综合性很强,这些决定了超大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施工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1.超大深基坑开挖方法与支护形式
 
  1.1基坑开挖方法
 
  基坑开挖分为无支护放坡开挖和有支护开挖两种方法。前者适于深度较浅且能保证边坡稳定的基坑,如条件许可,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后者遵循先支后挖的原则,利用围护结构、支撑/锚杆体系进行开挖。对于超大深基坑工程来说,多不具备放坡条件,所以通常都要采用有支护的开挖方法,由于基坑深度和面积大,一般采用竖向分层、水平分区的开挖方法,同时要求对称、均衡、限时开挖。
 
  1.2基坑支护形式
 
  基坑支护用来抵抗周边的土压力和水压力,按照施工方法大体分为顺作法、逆作法和顺逆结合法[1]。顺作法是基坑开挖的传统方法,由上至下分层开挖至坑底,同时设置多道支撑/锚杆,再由下而上施工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逆作法是在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即施工基础梁板,并以此代替顺作法的临时支撑,然后继续向下开挖和施工地下结构。如果施工地下结构的同时进行地上结构施工,这称为全逆作法;而等到地下结构施工完再进行地上结构施工,称为半逆作法;此外,还有分层逆作法、部分逆作法等。由于逆作法施工省去了临时支撑的设置和拆除环节,费用和工期都可大大节省,环境效益也好,但逆作法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并且暗挖作业也比明挖作业要求高,所以实践中往往采用折中的方法——顺逆结合法,一部分采用顺作法,另一部分采用逆作法,如主楼顺作裙楼逆作、中心顺作周边逆作等。
 
  顺作法按照结构形式分为边坡稳定结构、悬臂围护结构、重力围护结构、内撑围护结构、拉锚围护结构等[2]。边坡稳定结构包括土钉墙支护和喷锚支护等;悬臂围护结构是指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钢筋混凝土排桩等形成的围护结构;重力围护结构是采用水泥深层搅拌土桩形成的围护结构;内撑围护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和内撑体系组成,后者是指水平支撑和斜支撑构成的内部支撑体系;拉锚围护结构是在内撑围护结构基础上再加上锚固体系,也就是锚杆或锚索构成的体系。
 
  对于超大深基坑来说,应首选逆作法施工,这不仅因为可以缩短工期、节省工程费用,更重要的是利于基坑变形和周边建筑物沉降的控制。大面积深基坑工程需要架设大量支撑,在基础结构施工过程中还要换撑和拆除支撑,工程量非常大,技术也很复杂,而逆作法比较容易克服这些问题。至于不同逆作法的选择,应通过综合考虑基坑深度、地质条件、地下水、周边环境等因素来决定。如采用顺作法,支护形式常采用土钉墙、复合土钉墙、钻孔灌注桩中的一种,土钉墙尤其是复合土钉墙适用于软土以外的黏土、粉土和胶结密实的沙土等条件,软弱地基支护更适于采用钻孔灌注桩。大多数情况下都可采用水泥深层搅拌土桩作止水帷幕,但施工空间狭小时宜采用高压旋喷桩。大面积基坑采用内支撑时要设置立柱,并且支撑的截面尺寸也很大,这种情况下也可考虑拉锚式结构。
 
  2.超大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应用
 
  2.1工程及地质、水文概况
 
  某基坑工程开挖尺寸达148m×97m,深度11.85m~18.15m,土方量超过17万m3。地层状况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粉土/粉细砂、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粉土、细砂、沙砾石、强风化粉砂岩泥岩互层、中风化粉砂岩泥岩互层。杂填土层和素填土层分布有滞水,埋深约0.5m~1.8m,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生产与生活渗水。在粉土/粉砂层、细砂层和砂砾石层内存在孔隙承压水,主要来自长江水,丰水期水位海拔高度22m,水头变化幅度约3m~5m。
 
  2.2施工方案
 
  支护方案:围护结构采用367根1200mm@15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25m~27m,混凝土强度为C30。止水帷幕采用单排3轴水泥深层搅拌土桩,900mm@600mm,桩长约19m,土桩掺入水泥18%,水灰比约50%;后期采用500mm@300mm双排搅拌桩。水平支撑结构由内支撑和喷锚土钉墙组成。内支撑由冠梁、立柱、角撑、对撑和边桁架构成,立柱采用型钢格构柱,冠梁、角撑、对撑和边桁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土钉墙放坡1:0.75,土钉采用梅花分布的钢筋,22mm@1.5m,钉长1.2m,坡面挂200mm×200mm钢筋网,喷射80mm厚C20混凝土。基坑南侧紧邻高层住宅,所以采用1000mm@800mm高压旋喷桩对被动区土进行加固,桩长3m~6m。
 
  开挖方案: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将土方开挖分为水平Ⅰ、Ⅱ、Ⅲ区,竖向3层,深度分别为-4.7m、-9.0m、-11.55m~-18.00mm。挖土时放坡1:1。
 
  降水方案:采用深井降水,共设21口井,15口用于降水,6口用于观测,井深为35m。降水先排至盲沟和集水井,再排至市政排水系统。
 
  监测方案:主要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承压水位、周边管道变形、立柱桩差异隆沉等,并设置报警指标。
 
  3.结语
 
  超大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复杂,并且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个体性,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虽然经济因素很重要,但也要保证技术可靠和安全适用。本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探讨,借以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超大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国斌,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J].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朱建,李泽杰.临海地区软弱土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快速支护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14(10):178-180.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