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支护质量控制

2015-08-05 148 0

  1建筑基坑支护施工现状
 
  当前的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几个比较显著的问题进行分析:
 
  1.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难以满足其结构的实际受力标准
 
  施工人员在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时还是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实际上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来说,极限平衡理论属于静态设计,但是土体在开挖后便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然这也属于土体变得松弛的过程,加之时间的延长,土体结构的强度便会不断下降,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变形现象,这些是基坑支护施工设计中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内的。
 
  1.2土体取样不全面
 
  在设计建筑基坑支护前期,要对工程所处区域的土层采取一定量的土体样本拿到试验室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准确的了解土体的真实特性,以便于后期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能够具备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开挖基坑的位置,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钻探取样。施工人员在进行钻孔时,孔的大小要适宜,这是为了减少勘探工作量,从而降低施工成本。由于土体在取样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加上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是大自然演变的结果,并非人为因素所能决定的,因此土体取样测量的结构难以全面的呈现土体的真实性也很正常,但是在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其施工设计就难以完全满足实际地质情况所要求的标准。
 
  1.3选择土体参数不合理
 
  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所能够承受的土体压力值直接关系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然而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施工人员如果想非常精准的计算出土体所承受的压力,对目前的施工技术所处的阶段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施工现场常备选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库伦公式;二是朗肯公式。在这中间存在着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及土体的物理参数值的选择上,因为在开挖基坑后,它的内部含水率、内摩擦的角度以及粘聚力属于三个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数值,因而要想精确地计算出工程的支护结构所能够承受的力非常困难。
 
  1.4忽视了空间效应
 
  从目前收集来得开挖基坑支护的工程案例可知:基坑的周围会向基坑内部发生水平位移,且是中间大两边小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失去稳定性的位置在边坡位置。从这可以看出基坑开挖是一种空间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设计基坑支护的结构,便能很好的解决平面的应变问题。在处理细长条基坑问题时,平面应变的假设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所需,然而在处理类似形状的基坑问题时其处理措施还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空间问题没有处理好前需要根据平面应变假设情况来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对基坑支护结构作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它能够满足开挖空间效益所需达到的标准要求。
 
  2建筑工程基坑支护质量控制
 
  2.1加大基坑支护结构试验工作
 
  理论来源于实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而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试验和研究工作,从而获取准确的数据为后期施工奠定理论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试验工作设计的面还比较窄,很多方面完全依靠以往工程案例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没有科学性可言。虽然不少建筑基坑支护施工项目尽管取得了成功,但是却说不出、道不明成功的原因;而有些却根本找不到引起基坑支护工程项目失败的真正原因。很多的基坑施工工作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储存下来了不少的技术材料和实践经验,但是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足之处便是没有科学的试验数据作理论依据,使其技术材料和实践经验缺乏说服力,以致于不能把他们的宝贵经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以供后期工程的施工或者同行作参考意见。因而对于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来说,做好工程前期的现场试验工作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地积累准确的测试数据,才能对后期相似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够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计算办法提供第一手的可靠信息。
 
  2.2探索控制变形的新方法
 
  目前工程施工中会把极限平衡原理作为设计的方法进行使用,由于它操作比较简单,因而被广大施工人员归纳为最为常规却又最适宜的设计方法,它的计算所得数据对于后期工程施工来说参考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在建筑基坑支护结构中采用这种设计办法,仅仅能够达到支护结构刚度要求的标准,而对其刚度所需标准很难保证。当前很多的工程事故都是由支护结构的变形过大引起的,由此可见,判断基坑支护结构所选择的施工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不单单要看它能否达到支护结构强度要求的标准,还要看它会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问题,而这最关键的在于它的变形大小。根据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知道,在采用新型变形控制设计方法时,要加强研究影响支护结构的问题,例如,地面的超载现象会给基坑支护造成怎样的影响。
 
  2.3改变传统基坑支护设计观念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此外根据收集来的施工数据,基坑技术人员已经逐步探索出岩土变化以及支护结构在实际受力中的变化规律,这就为创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念以及提高其施工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方面,国内外尚未形成精确有效的计算方法,而许多设计及其技术的提升仍然处于不断开发和摸索的阶段,因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支护结构设计系统。在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时,施工人员不能局限于"结构荷载法",还需要彻底的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逐步将以施工监督测量为关键的信息自动化反馈动态设计的体系建立起来,这也是今后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人员长期需要攻克的一个技术难点。
 
  2.4计算新型支护结构
 
  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促使各行各业有了很大的变化,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在新时期其施工技术也迎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当前支护结构主要被应用到钢板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房屋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此外双排桩、土钉以及组合拱帷幕等新型支护结构的模式也不断问世。从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正在往综合性、全面性的方向不断发展,也就是将支护结构的内部各种受力结构相结合等。然而由于结合的结构比较多因而其支护结构受力状况就变得比较复杂,所以迅速的建立一套崭新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计算方式对于提高我国的深基坑施工技术来说很关键。
 
  结束语
 
  施工人员在处理建筑工程基坑支护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基坑支护工程并非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独立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因而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在对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或者施工组织进行协调时都要从整体功能上进行把握,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每个部分的工作协调好,从而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袁明华.小议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与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3(11).
 
  [2]高学鸿.深基坑支护技术在石化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13(3).
 
  [3]吴炜.基坑支护技术中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应对[J].河南科技,2014(4).
 
  [4]林晓东.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应用与改进[J].门窗,2014(5).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