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底层是建筑中的难点,难就难在建筑在软土底层上的地基处理,地基如果不能够克服软土地层的压缩性高,含水量大以及承载力低等问题,那么建筑就是失败的,安全隐患会威胁建筑以后的使用。针对软土地层的特点,结合软土地层地基处理的必要性,经过各个方面专家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建筑的无数次实践,得出了以下几种实用的解决方案: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石灰桩法、强夯法和针对高层建筑物的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这些技术方法的涌现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处理了软土地层地基问题。
一、软土地层的特点及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1、软土地层地基的特点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基类型丰富,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可避免的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稳定性,避免地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软土是指压缩性高,含水量大以及承载力低的饱和粘土,软土一般呈流塑状态,软土的压缩系数较高,软土在较大的压力下会发生变形沉降,对房屋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微细颗粒和分散颗粒组成的软土土质不均,透水性较差,房屋建筑工程在地基处理时要首先进行排水处理。此外,房屋建筑工程的流变性较强,地基在重力下会发生快速的沉降。
2、软土地层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低、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和压缩性强的特点,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会造成地基的沉降和变形,建筑不仅不能达到房屋建筑设计的要求,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地基的分析,掌握足够的地质材料,确定软土地基的类型,在提高地基强度的基础上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确保房屋建筑能够达到稳定性和安全性使用的目的。
二、常用的软土地层地基处理方案
1、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是在填筑地基之前,先根据地形与土质情况,在地面挖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水沟,将地表水排净,同时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以便改善施工机械作业条件,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水沟后,还可发挥盲沟作用。
2、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面层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加快地基沉降速度,缩短固结过程。砂垫层法施工简单,不需特殊机具设备,适用于软土层不很厚、或具有双面排水条件的情况,以及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砂垫层法施工前需要对槽检验,稳定基槽(坑)的边坡,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需拌合均匀。
3、强夯法
强夯法又名为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它是反复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来夯击地基,一般落距为10m~40m,这样可有效降低地基压缩性,提高地基的强度。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加固效果好、适用土类广、施工期短、节约材料等优点,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粘性土、砂土、粉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但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不佳,采用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地基土的渗透性决定了加固效果,所以必须创造排水通道。
4、石灰桩法
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需要利用人工成孔和机械成孔填入生石灰,将其作为固化剂,通过压料形成桩体,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石灰的膨胀、吸水、放热等作用,结合石灰与土地的物理化学作用,使得桩体周围土地的性质发生变化,石灰与掺和料在化学反应下,强度会有所提高,使得土与桩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来达到强化地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该方法主要用于软弱粘性土地基的处理。
5、针对高层建筑物的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
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是整个地基施工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要保证整个高层的稳定性,就要最好其软土地基的施工H首先,需要检验好管道堵塞情况:施工人员需要在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用水清洗整个管道,要禁止检查的管道中出现堵塞现象,下钻需要在水排完后才能继续进行;其次,其深层水泥搅拌桩的工艺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施工。然后,悬挂吊锤:吊锤可以直接悬挂在主机上,但需要控制好吊锤与钻杆四周之间的距离,它们之间的距离要保持相等的原则,这主要是为了使水泥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能够达到施工的要求;最后,控制好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水泥搅拌配合比,水泥配置时要按照建筑材料的标准计算好相关参数。
三、结束语
建筑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是同步的,自然环境对于社会前进的障碍也是时刻存在的,软土地层自身的缺陷使得建筑业的发展受到了阻挠,但是解决方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潜在的威胁,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石灰桩法、强夯法和针对高层建筑物的深层水泥搅拌桩等技术的出现给软土地层地基建设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软土地层本来就是公认的不适合建筑物坐落的土壤,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威胁十分巨大,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方法正在抵消着这个威胁,但是每个方法都有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所以新思路的发展和新方案的研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希望更好、更适用的软土地层地基处理方案能够不断涌现,促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彭,姜军.高层建筑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和施工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3,09:171.
[2]宋德宽.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我见[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134-135.
[3]徐文良,杨帆.强化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71-72.
[4]卢炳超.有关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26:77.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