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对建筑工程起着重要作用,故此要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将其施工特征得到全面性的了解,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同时也需要将先进的技术在地基基础工程中进行引进,借此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更好的满足实际工程建设要求。
一、现代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特征
1、质量事故多发性
通过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导致地基基础施工发生事故的原因通常有两点: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尽量避免。
(2)人为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一时的疏忽,也可能发生很多事故,影响了工程的交工时间,还浪费了资源。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要根据以往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设计安排。
2、复杂性
由于我国的地质结构复杂,所以在施工基础地基工程时会特别复杂,也就是所谓的施工复杂性。例如在我国西藏、四川等有山区的地带进行基础施工都是相当难的,影响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质因素,要保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施工,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国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叉地,属于世界多发地震国之一,众所周知,地震在建筑基础工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威胁,这就对施工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给施工人员带来了难题。
3、严重性
因为地基基础问题而发生的事故,经济损失往往很惨重,这比在计划中投入的资金要大得太多。所以,这就要求在施工场地的选择和施工的设计上都要严格,一旦发生地基基础结构不牢固的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建筑过程中,无论是地质问题还是人员施工问题都要尽可能避免质量问题,把人民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才是最重要的。
4、潜在性
在繁琐的建筑过程中,每一步的工序衔接都是非常复杂的,基本施工都是一层覆盖一层,在每一道工序中都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这也成为了施工质量的又一特点,同时也给质量的检验增加了新的难题。因为一般基础问题都是突发性事件,容易被忽视,不易被察觉,这也使严重性增加。所以,当工程验收时,必须要对每一部分进行分段检验,对那些隐蔽性强的,更要细致验收,做好详细精确地记录,加大工程监管部门的力度。
5、困难性
由于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具有明显的困难性。往往地基事故与建设工程的事故密切相关,主要因素是:
(1)地基建筑施工属于地下施工,活动空间受限,施工时操作起来难度大。
(2)当地基承担了整体的重量时,必会影响到其原有的结构性能,再加上事故的连锁反应,处理起来也很困难,施工人员要有很高的技术。
二、加强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策略
1、准确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全面了解工程地基基础地质类型、分布、水文条件、特性等,综合分析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并对不良地质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进行初步判断,为整治不良地质提供明确依据。根据现代建筑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坐标和地形,并结合建筑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类型对其荷载力进行判断,以利于明确地基埋深和误差允许范围。若拟房屋建筑为单栋,布置勘探点时需满足地基均匀性要求,并设置超过4个勘探点。
2、合理制订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
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首先了解施工前期的勘察报告,并对其中提供的相应参数加以参考,把其作为依据计算出实际的地基基础承受压力。如若对内容产生质疑,还可以采用荷载的方法加以证明。要是遇到地基基础土质上层比较薄的情况,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来保证施工流程的继续进行。在足够了解施工环境条件下,选择适合施工的方案很重要,施工方案的优劣决定了地基基础建筑的处理,这样在完成施工时才会根据相应流程施工。
3、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的基础建设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设计时要参考建筑物使用的途径,建筑物周边的气候和环境,建筑物的具体的图形结构,建筑物地基的地质状况等,充分进行实地的勘探之后,在经济与实用中间找到最合理的均衡点,保证建筑物在最节省资金的前提下,提供足够的使用要求。
4、选择合适地基基础类型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不足,那这块地就属于软土地基,这种时候就应采取相应措施对软地进行专业处理。软地地基通常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成分构成。因此,在勘察时要查清软弱土层结构的组成成分,再合理地做好相应处理措施。初步计算时,一定要计算出建筑结构的载荷量,假设它散布在整个建筑面积中,就会得到平均的载荷位。与它自身承载力相比较,如若地基容许的承载力大于四倍的平均载荷力的话,那么用独立基础可能就比较经济一些;但要是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两倍的平均载荷位的话,那可以把全部面积都铺满在筏形基础上。要是在它俩之间,那么不论用桩基础或者沉井基础都可以。
5、提升建筑项目基础施工技术控制力度
建筑项目施工前期,应严格细致的审核校验施工建设方案与具体工作计划,判定原材料、各类机械设施、巩固设备、人力资源以及现场管理人员有否合格到位。工序环节上应做好放样测量,进行标准化试验、完善图纸管理,保证前期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另外,应提升测量管控力度,施工中期应做好测量技术管理保障,依照具体的工作规范,针对各个工序进行严格把关。针对结构体系复杂、工程建设规模较大的项目,应实施良好的测量放线,尽量预防地基形成的位移以及偏方问题,进而确保施工技术的可靠与规范。
再者,应强化基础施工工作人员的文化技能水平,可应用合理的经费聘请精英人才深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给予必要的指导,进而全面提升基础施工建设技术含量,做好现场控制管理,达到良好的安全监管效果。
6、合理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通常来讲,地基下的土是淤泥的话,那么上层和下层就会比较薄,为避免在施工中扰乱淤泥分布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在选择地基处理方式的时候,就应该结合各类有关因素,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可以适当增加建筑实体对地基基础不均匀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房屋的建筑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良好的房屋地基基础为房屋建筑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在房屋地基的建设中要充分的做好提前勘察工作,选取最为适合的房屋建造地点,要充分的考虑土壤结构,针对不同的土壤性质选取不同的地基建筑方法,因地制宜的开展房屋建筑工作,严把质量关,建造更多的优质房屋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顺涛.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门窗.2012(09)
[2]汪明振.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与控制管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
[3]谷占波,高凤权.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4]陆杰.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科技风.2010(07)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