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

2015-08-19 129 0

  1、引言
 
  近些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攀升,道路拥堵成了急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这迫使公路工程建设蓬勃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公路工程机械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对公路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施工机械的全寿命周期来看,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是个慢长的过程。维修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优劣,也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针对工程机械维修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从维修管理现状、维修方式、维修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在此略谈一些个人看法。
 
  2、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从管理模式还是从管理理念上来说,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总的看来,我国公路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模式还多处于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维修管理模式和事后维修管理模式层面。这种维修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是一种纯粹基于机械设备故障本身的维修管理模式。在这种维修管理模式下,我国公路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普遍存在维修管理资金不足、重使用轻维护、维修水平跟不上设备先进性等问题。
 
  2.1维修管理资金的不足:使得我国公路工程机械大多仅在刚购置前几年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利润,而由于后期设备折旧和故障增加,使得油耗和维修成本费用增加,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成为利润负增长原因,必须通过购置新的机械设备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2重使用轻维护:工程项目上往往注重设备的使用,轻视设备的维护保养。由于工程机械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且经常在各工地流动作业,分散性极强,再加上工期及设备配置等原因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之下,因此故障现象十分频繁。尤其是大型化、机电一体化、连续化机械设备的大量运用,使得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工程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极容易造成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大量停机、维修时间过长等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2.3维修水平跟不上设备先进性: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公路工程机械的深入结合,使得大量自动化、智能化的高精密度现代化公路工程机械被应用在我国公路建设领域,这更对公路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形成严峻的考验。而相对的,我国公路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水平还多处于传统阶段,还不能适应现代公路施工的需求。面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仅凭维修人员的维修经验很难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和隐患。
 
  3、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分类
 
  工程机械从维修方式上来看,初步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3.1事后维修:工程机械在使用中发生了故障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当停产损失较小,只需调整或更换易损件即可排除故障时,采用此种维修方式比较经济。
 
  3.2预防维修:从预防的观点出发,在故障出现之前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与修理称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查和预防性修理三个方面的工作。日常维护可防止或推迟工程机械劣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机械进行检查、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征兆、进行修理,避免造成突然停工损失。
 
  3.2.1定期修理这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力、备件、物料资源可事先预计,并可作长期安排。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工程机械劣化与工程机械使用累计时间有直接关系的零、部件。这种维修方式虽能防范于未然,但由于不考虑工程机械实际的技术状态,按事先规定好的周期修理,往往会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这是很大的弊端。
 
  3.2.2状态监测维修这是一种以工程机械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用人工或仪器对工程机械进行监测和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了解并掌握工程机械或零、部件的劣化程度、故障隐患,从而可选择适当时机安排修理工作。状态监测维修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有计划地排除甚至消灭故障,使停工损失降到最低。
 
  3.3改善维修:这种方式是根据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在修复故障部位的同时对工程机械性能或局部结构加以改进,旨在克服工程机械的先天不足,改善设备性能,减少故障,但不能补偿工程机械的无形磨损。
 
  4、维修方式的选择
 
  由于机械的种类繁多、机型复杂、产地不一。制造工艺和材质的差异,不同的运行状态、作业对象、作业环境及各施工单位的维修条件、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等的差异,使得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为避免维修过剩或不足的局面产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4.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管理方式:如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电子、液压机械,发生故障后较难及时修复完整,应当采用状态监测维修管理方式;而小型简单机械如切割设备、破碎设备等发生故障损失不大且易于维修,可以采用事后维修管理方式。
 
  4.2同一设备的不同部件也应当建立不同的维修管理方式,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芯片等结构复杂不易维修,应当采用状态监测维修方式,而如转向机机件、制动机件等容易造成安全性问题的部件应当采用定期预防维修管理方式。此外,相同机械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也应当采用不同的维修管理方式,比如同一设备在满负荷状态和降负荷状态下,其维修管理要求就不尽相同,单独使用与配套使用情况下,维修管理要求也不尽相同。
 
  4.3改善性维修侧重在改善原设计的结构、元件等的性能,它可以同其它维修方式同时使用,即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中同时排除故障和改善性能。但是,必须事先掌握故障原因,做好准备,在故障停机或预防维修时实施。
 
  公路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公路工程机械使用效能的高低,也决定了机械投入资金效益的高低。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维修管理模式,提高机械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5、结束语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更要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要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建立以人为本,技术主导的科学管理模式,积极研究和探索先进的管理维护方法,逐步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云晨,蒋孝领.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管理及维修[J].山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