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任何一个建筑单位想要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机构,制定明确的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作业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样才会起到一定的约束性,从而确保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机械设备与施工人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常会因为施工需求,进行频繁的变动,这就意味着施工管理小组人员也会发生变化,再加之交底工作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部分单位并没有重视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小组,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形同虚设,施工作业人员随意使用机械设备,从而导致我国工程接卸设备工作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旧机械装备落后,新机械盲目购置
由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施工单位现有的工程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机械设备的整体技术状态已经进入老化阶段,大多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一此大型项目的投标和施工组织上面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适应当前形势,施工单位需要适当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有此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没能科学制定机械设备发展规划和购置方案,导致所购置设备不能满足项目的施工要求,成为、废物、。
二、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对策
1、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配置的原则是要即能完成施工任务,还要注意保证经济效益;一般设备的配置是能满足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即可。应根据工程施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施工质量要求、工期要求并结合人们施工经验;合理谨慎的做好项目的设备配置计划、选配设备规格型号、数量、性能技术状况及计划进场日期等。
2、严把设备进场验收关
当设备配置工作完成以后,施工管理人员就要对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以及运输路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机械设备能够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并且,相关质检人员要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存在故障的机械设备,立刻退回生产厂家,坚决不允许继续投入到施工中,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质量。
3、建立和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依、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并至始至终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实行定机定人、由具有操作经验、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来掌控设备。
4、树立安全意识
近些年来,建筑安全事故频发,这不仅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意识越来越重视,建筑单位也纷纷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教育,使其能够真正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建筑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施工人员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来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坚决不允许随意使用机械设备,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阻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此外,建筑单位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在机械设备运行前,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5、施工中的机械管理
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女排,又要结介情况视情作业。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
三、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环境造成的机械损害
工程施工所处的环境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野外,没有专门为机械铺设的道路,只能用机器自身的设备前进,并且机械所要完成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岩石或者其他恶劣的环境,但是施工环境造成机械损害是很难避免的。不能说因为环境比较恶劣就放弃施工或者减缓施工进度。正因为施工环境恶劣造成机械损害,就更要对机械进行细致的维护,但是往往事实却不是这样,施工方只是注重施工的进度,而忽略对机械设备的维护。
2、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不及时
机械设备既然已经出现了问题,就要对其更加关注,注重对其保养。但是施工过程中或许是因为施工时间紧迫,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很少对机械进行适时的保养,使机械超负荷工作。人在高强度的作业之后需要休息,机器也一样,机械每天都要工作,对其进行工作后的保养就显得至关重要,所谓的保养并不是指让它们休息,而是对其零部件进行检修或者更换,使它们保持充足的活力。所以说,对机械进行保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操作却很容易被忽视。
3、机械维修技术相对落后
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员,还需要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机械设备在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就要求维修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但是,我国目前对于机械维修技术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仍然缺乏先进的维修技术。并且,有很多人嫌弃维修工作的特点,而不愿意从事维修方面的工作。现有的维修技术人员没有先进的维修技术,不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机械问题的来源,即使是拥有完备的专业知识,若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样无法对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彻底解决,或者不能及时解决。
四、对于工程机械维修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1、经常对机械保养,解决潜在问题
机械并不是在被生产后就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这就要求机械维修人员及时地对机械进行保养,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就要对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样不仅减少了机械出现问题的次数,还会在根本上解决机械将要出现的潜在问题。对机械的保养不仅仅是将机械进行表面的维修,而是对机械的各个方面都要详细地检查,对已经磨损严重的零件进行更换,对一些还能使用的零件进行修理,使机械可以在工作中保持正常的状态。及时地保养不仅仅对机械产生良好的作用,还会保障工程的进度。
2、加强对维修人员技术的强化
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可能自身解决,这时候就可以体现维修人员的重要性了。维修人员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时就可以及时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尽快将机器维修好。所以施工方要注重维修人员专业技能的强化,可以对其适时地进行专业技能考察,对不合格的员工要进行专业培训,直至其能准确处理现实问题为止。对维修人员在招聘时也要进行技术考察,选择职业技能较强的录取,增加任用标准。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影响着机械的正常工作,只有具有专业能力强的维修人员,施工才能正常进行。
3、增加对工程机械维修的资金投入
工程机械在维修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零件更换的情况,所以对机械维修资金的投入就显得很重要了。只有在具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维修人员才能对机械进行准确的维修,并且对机械的保养也同样是需要资金的。对工程机械维修部门的资金投入不仅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由于机械故障而出现的问题,还可以省去机械更换零件而产生的开销。机械维修工作不仅仅是解决机械故障,还要对机械进行保养,工程机械维修部门的正常工作是可以在另一种程度上保障施工的进度,还可以减少施工方的资金占用。
结束语
做好工程机械的维修与管理工作,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维修方法,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维修管理体系。这也是今后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要不断地完善工程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提高对工程机械的故障的预知水平,找出对机械设备造成有害作用的根源及采取相应对策,做好工程机械维修工作,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志松.工程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初探[J].建设科技,2014,Z1:178-179.
[2]马永红.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J].科技创业家,2014,08:43.
[3]苏忠鹏.工程机械修理的常见策略经验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5:191-192.
[4]李经成.工程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维护[J].湖南农机,2014,03:27+29.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