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2015-08-20 119 0

  一、前言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众多,如何管理好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使用质量,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成本极为关键,这是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果,节约施工能够成本的必由之路。
 
  二、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现状
 
  项目的经济效益通常是通过盈利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实现。特别是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普遍实行招投标制,各企业通过投标竞争取得工程,签定合同,同时确定了合同价格,工程经济目标(赢利性)完全通过成本控制实现。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核算成本主要由3部分组成:原材料成本费约占总成本的55%~60%,在施工中对其进行控制的空间不大;机械设备使用费约占总成本的25%~35%,可变性较大,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施工人员的工费、管理费及税费等约占总成本的10%~15%,该项费用在成本控制中所占比重较少。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控制技术问题,成本控制经常会流于形式,处于失控状态,主要表现:
 
  1、在实际工程中不能有意识地制定系统的合理控制依据,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控制过程缺乏科学性、持续性,对控制结果也不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2、计算机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不普及,成本计算与分析停留在手工阶段,还没有实现电算化。例如,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对现有机械设备的管理一直停留在手工填卡建帐、手工计算、手工统计、手工编制报表阶段,即使是处理常规的公路机务管理工作也处于低效率状态,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控制。手工处理信息由于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统计速度慢并且数据准确性差,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将这样的工程成本信息反馈给项目经营管理者和决策者,会导致控制指导严重滞后。由于我国目前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而一些重要的统计分析数据量大,特别是同时开工的施工项目较多时,计算繁琐,难以完成,因此,大多数项目成本只有在项目完工后才能明确,对于具有一次性特点的工程项目来说,其损失通常无法后补,甚至有些项目在完工后,成本费用仍然不清晰,不利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
 
  三、公路施工的机械成本构成
 
  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作业量相对较大,所涉及的大、中型施工设备也较为复杂,首先,从机械设备选择的层面来看,大、中型施工机械的功能与造价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设备采购环节中,将会对机械成本支出造成较大的影响。其次,是机械的使用成本,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机械的使用和损耗都是机械的使用成本,此外,由于公路项目的施工地点不是唯一的而是需要将机械进行调配,这一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也是机械的使用成本之一。最后,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为了能够使机械运转正常,并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要对参与施工的机械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这就构成了施工中的维修保养成本。以上就是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成本构成。
 
  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就是指在机械设备使用成本形成过程中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机械设备使用费控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机械设备成本控制过程中,首先应强调中间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即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而不是使用前和使用后,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及时纠正已经发生的误差,这对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施工项目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中间过程发现间题要比到竣工后发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少。
 
  四、控制机械设备施工成本
 
  机械设备使用费占工程总成本的30%左右,但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实际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成本,导致机械使用费亏损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只有通过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及利用率,防止事故发生,才能使机械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设计作用,从而实现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事先控制
 
  在现代化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多已实现机械化施工,机械化施工的优点在于施工手段先进、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经济效益高,而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首先就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另外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所要生产的内容不同,所需的机械类型、数量都会不同,所以在进行设备选购时,先要调查市场现有的机种和机型,再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选择既适用又经济的机械设备,一旦选型购置决策失误,不仅无法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导致极大的资金浪费,而且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后患不断。因此,在机械设备使用成本的事先控制中,我们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合理搭配机械设备,以此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2、事中控制
 
  成本控制最忌“秋后算账”和“死后验尸”的做法,因此事中控制很重要。首先应当对燃油、润滑油和维修费等执行单机登记,以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其次要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作好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配件消耗等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并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达到及时调整的目的;另外要做好机械设备操作手的技能培训工作,防止因操作不当或不熟练导致设备使用率降低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实行机械设备人员考核制度,将机械设备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结合起来,以定额为标准进行考核,将机械设备使用效益与设备操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挂钩,实行奖惩,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例如:让机械操作人员综合承包工、料、机,以机械责任成本为依据,将机械人工费、可控的机械物耗费用(如:燃料动力费、维修费、替换设备和工具损耗费、润滑脂和擦拭材料费等)分解到工程数量中,确定内部单位工程数量结算单价,最后按照操作人员完成的产量及单位产量结算单价的乘积,扣除可控的机械物耗费用,最终的余额就是操作人员的个人所得了。
 
  在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选择应切合实际施工生产的需要,由于工程施工生产的内容不同,所需的机械类型、数量不同,机械的性能必须适合施工生产的要求,否则工程施工将会受到影响,而且机械效率得不到发挥,造成浪费,选择施工机械要做到既适用又经济。做好工序、工种间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如果说机械是硬件,操作人员就是软件,要充分发挥机械在施工生产中的作用,必须两者兼顾。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并与有关人员的工资分配挂钩,实行有奖有罚,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3、事后控制
 
  操作人员应坚持搞好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专业修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磨损情况、作业条件、操作维修水平等情况,进行中修或大修,以保障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使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机械设备的施工成本,尽量降低机械设备的施工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果,节约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运营利润。
 
  【参考文献】
 
  [1]郭伟,李慧鹏.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18):1950-1951.
 
  [2]闫景才.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及其施工中的管理[J].China’sForeignTrade.2011,14(16):902-903.
 
  [3]陈新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合理配置[J].建筑机械.2011,06:21-22
 
  [4]王丽雪.高速公路施工中机械设备成本分析[J].施工工程,2011,08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