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四则运算”管理

2015-08-20 149 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设备在公路工程施工与养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
 
  1公路工程机械使用特点
 
  (1)工作环境恶劣。公路施工的特殊性,注定机械几乎都是露天作业,而且大都在灰尘、泥沙、砾石、雨水和风雪恶劣环境中作业,机械的空气质量、润滑条件差,其技术状况必然较其他机械下降快。
 
  (2)技术结构复杂。工程机械品种繁多,涉及到机、电、液、计算机等各个知识领域,机械的选型、使用、养护、维修、管理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3)投入成本较高。购买工程机械的投资额一般都很大,一台机械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有的甚至上千万元,配件及保养、维修成本高,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技术要求更高。
 
  (4)机械流动性大。由于施工项目点多、线长,机械要经常转运,而且受道路及桥梁承载能力等限制,转运起来困难重重,费用昂贵,增加了工程单位的经营成本。
 
  2目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管理机构不健全。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与养护项目点多面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全,管理人员鞭长莫急等现象。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它部门兼管。机械在使用、调动过程中由单位领导或项目经理说了算,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设备管理成了一本“糊涂帐”。
 
  (2)制度执行不力。大多单位虽然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将绩效与设备完好利用率和效益挂钩,但实际上执行力不够,奖少罚多,或是纯粹以罚代管。操作人员对处罚不能正确理解和服从,故意损坏机械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单位在缺少人员和无良策的情况下,只能在制度执行上“只喊不做”,使制度最终成为一本废纸。
 
  (3)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公路养护机械操作人员严重缺乏,而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较少,根本无法满足机械化施工,特别是大量“高、精、尖”进口养护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需求。
 
  (4)维修保养不到位。由于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设备的故障或劣化现象不能早发现、早预防、早维修,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公路工程机械的“四则运算”管理
 
  (1)做好“加法”。1)合理配置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的原则,一般应符合以下方面的要求:①具有技术先进性,要着眼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可能选用技术成型、性能先进、操作简便的机械设备。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必须根据行业所能承担的施工任务,选择物有所值、物尽其用的设备,避免“大机小用”、“精机粗用”现象。③具有均衡的机械化程度,考虑与目前单位所拥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搭配使用,杜绝“鹤立鸡群”式的配备。④具有简单统一的机种机型,选购多台同一机械,就应尽可能选用同一厂商,同一型号,有利用配件供应和维修。2)加强机械基础管理。对基础资料应按不同工作性质、类别、级别等分别归类、建帐和归档,且应采取一机一档的原则,做到机械设备、物、账、卡三者相符。如固定资产台账、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包括原始机械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表,运转记录,维修记录,技术改造资料等等。机械的基础资料、技术档案都应跟随机械,直至报废后还应妥善保管。3)强化制度执行力。目前,机械设备各项制度都比较完善,关键是制度落实问题。一是必须严格执行工程机械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管理人员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实行绩效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做好“减法”。1)加强设备三级保养,减少机械非自然损害。三级保养是指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是操作工人每天的例行保养,内容主要包括班前后操作人员认真检查、清洗设备各个部位,加注各类油料,使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设备发生故障,及时给予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为辅,主要以润滑、调整、紧固为主,也可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一般可每月进行一次。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一般每年进行一次。2)统一调配使用,减少设备的闲置率。目前,各单位都拥有数量不等的挖掘机、装载机、摊铺机等可共享的机械设备,还有部分专用机械如公路清扫车、稀浆封层、同步碎石封层等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优先从单位内部选择闲置机械,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再租赁市场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3)做好“乘法”。提高机械操作、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使机械的性能成倍数增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强化队伍技术素质。要有重点地组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参加机械设备操作竞赛,形成学技术、比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演、技术知识讲座、观摩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做到“三懂四会”。
 
  (4)做好“除法”。1)加强设备改造,增强适应能力。对一些设备材料供应困难、易于损坏的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对于一些技术落后,但通过适当改造仍能发挥效益的机械设备,应当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及时进行升级。2)加强设备更新,创造更多效益。对于通过科学检测,一些磨损严重、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维护费用高、已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坚决进行更新,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单位要以长远利益着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另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工程机械,一律做报废处理,不得以各种原因继续使用,防止造成不良后果。只有确保了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培坤,胡江平.试论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马杰.加强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几点建议[J].科技促进发展,2009.
 
  [3]交通部.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1995.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