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随着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正向着机械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节约成本,提高利润是工程施工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我国施工企业繁多,施工机械种类更多且来源复杂,工程机械管理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企业效益。如何做好工程机械管理使用,是当前工程机械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正确分析解决了施工企业的机械管理使用问题,对企业工作效率提高、效益上升、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工程机械管理使用现状
近年来,工程机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稳健上升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表示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形势看好,将会继续稳步发展。8月,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3.41亿元,同比增长3.88%;环比增长为负4.49%;实现销售产值435.38亿元,同比增长10.55%;环比增长为负5.15%。在工程机械的实际管理使用中,不同企业都存在着不注重管理,而着重与使用。
3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
3.1作业环境差
大型工程机械的作业环境几乎都是露天的,施工场所沙尘大,环境恶劣,对工程机械的性能影响大。当在偏远地区工作时,由于大的昼夜温差和严重的紫外线辐射,这要求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和油箱性能较高,且具有相对平稳的稳定性和工作可靠性良好,能及时排除故障,以防延误工期。
3.2机械结构复杂
由于市场需要,施工设备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变、存在各种规格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施工机械的选择、操作、维修、保养和管理等都有着极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同型号机械设备存在着差异,使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变得困难,这要求施工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对操作人员要有系统的培训,机械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对设备的认识。
3.3价格因素
工程机械设备一般为大型重型装置,投资额较大,一台机械设备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购买昂贵的机械设备后,还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操作和维修、保养,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且今后工程的不确定了又大大增加了施工企业风险。
3.4施工地点不唯一
机械设备受施工地点的变化而转移,具有流动性。但大型设备受道路的承载能力制约,转移起来困难且运输费用昂贵,且在运输途中可能对机械设备的精度和性能造成影响。有些机械设备具有基本的行走功能,但不允许其在公路上行走,必须借助于拖车,无法保证设备的完整,给施工单位增加了成本。
4工程机械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4.1走合期
新的机械设备必须进行走合或跑合运作,一般的工程机械走合运作时间要超过100小时。有些单位不重视走合期,没有走合就直接投入生产。长时间的操作运行使设备超负荷工作,机油温度和冷却温度过高,造成发动机拉缸抱瓦,或者直接机械停转,有的操作时不看仪表盘,没有时刻掌握机器变化,这都使机械设备的寿命大大降低。
4.2管理程度与使用程度不符
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管理程度与使用程度不符的情况,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完成进度,经常采取拼凑机械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些设备往往得不到维修和保养,工作人员往往采取能用则用的态度,直到机械设备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由于这些机械设备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和保养,机械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都不怎么好,使用寿命也不长,造成提早报废。且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工程项目设计范围广,人员调动频繁,管理部门分散或并入其他部门兼管造成人员不足,不能保证与操作人员的联系,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有的施工单位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混乱。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应该杜绝精良机械粗用的现象,防止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保证机械使用寿命,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4.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不固定
施工企业往往没有固定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经常调换,这使得人员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对设备使用知识不了解,设备保养维修不及时,故障频发,室内环境整洁无法得到保证,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够,使得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用状态,加速设备磨损老化。只有经过技术培训,每部机械设备有一个专门操作人员,熟悉机械设备的操作,懂得设备使用时间、故障维修、定时保养规则,避免机械设备出现高频率故障,减少了维修成本和时间,保证了正常的施工工期,使机械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
4.4机械设备的更新缓慢
由于机械设备价格昂贵,企业对施工设备的故障和老化现象不够重视,机械设备更新较慢。且企业往往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为降低成本,继续使用老设备和基本报废的产品,或者不考虑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通过拼凑继续使用,增大了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严重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这样不仅会延长工程时间,也会给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生产,降低了施工企业效率和成本,使企业竞争力低。
5工程机械管理使用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5.1建立健全规范的机械管理使用体制
(1)机械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预防故障,排除隐患,掌握设备磨损情况。可以安排管理人员进行日检、月检和定检,做好记录并归档,统一进行管理,工程机械档案由专人进行保管。
(2)建立健全的管理人员机构,实施定机、定人、定岗位策略,实行绩效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做到人随机走,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稳定性,根据人员安排,合理调动设备的归属,避免浪费。
(3)建立专门的维修费用负责部门。通过工程机械档案记录,安排维修和费用的审核批复问题。
5.2及时维修和保养
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注重日常维修和保养,有需要及时维修,不能带病作业,也不能超时间工作。在没有规范的场地时,应避免勉强拆修,时刻保证维修质量。由于工程机械的机型复杂、型号种类多、制造工艺不同,其维修也相当复杂,不应该只有一种维修制度,应根据每一台机械设备的说明书来进行差异化维修。维修时,拆装的零件应妥善保管,零件摆放整齐,统一放置,避免零件滚落找不到的情况发生,也要防止零件日晒雨淋。拆装时要按照一定的工艺顺序进行,切勿随性拆装,也要避免用榔头重击敲打。按照原有的装配间隙进行安装,不能改变,且装配后先进行试运行。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是保证机械寿命的关键,所以不能忽视保养。不能因为机械能正常运转,没有故障,就认为无需进行保养。定期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避免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和事故,避免了额外的维修费用,保证了正常的工期。
5.3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操作人员学会工程机械设备的组成、结构、原理和性能,操作熟练,有很强的故障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能力,才能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对工程机械的利用率,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减少维修费用。
6结语
工程机械管理使用的正确与否关系是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只有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先进化,才能保证企业的切实利益,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李子林.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18-19.
[2]朱登洪.浅谈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价值工程,2011,30(34)61-62.
[3]杨芳辉.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
[4]代军.建设工程中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