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程施工中,对质量的控制是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由于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工程施工要规范合理,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现如今,工程不仅是我国的重点项目工程之一,对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也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来进行施工是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施工工艺决定了其造价低、实用性强和承载力较好等特点,能够有效的加强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桩基础的施工特点,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对成桩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2)弄清场地:上部如地形、地貌、表土承载力、四邻建筑物、空中高压线情况,供水、电的条件;下部如水文、地质、管线、旧基础等情况。3)制定方案:如施工方法、设备、施工顺序、布局、安全措施等。4)测量控制:如水准点、定位轴线;掌握施工场地、四邻建筑物的结构现状和沉降观测的原始资料。5)选择机械:配备人员。6)试桩:数量按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目的是校核设计依据和施工方案,预测单桩承载力,验证打桩设备选择是否合适,确定收锤标准。专门的试桩要压至呈破坏状态(加荷再也上不去,桩被压坏或变形超过规定),工程桩兼试桩要压至设计承载力的2倍。
二、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
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规范和强制的程序,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施工单位应该具有相应的资质,对于进入现场的机械设备、特殊工种人员和施工材料做到质量标准、资质和资历的检查和复核。对于进入现场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应该加强检测,施工前应做好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过程中应该形成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的检查体系,施工单位首先进行自查、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旁站监理,确保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一)、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沉桩作业质量控制的要点应该放在对桩身位置的固定和调整上,打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时用导板夹具或桩箍固定管桩,在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位置校正后,通过桩顶加压进行沉桩。沉桩时确保桩锤、桩顶和桩身中心线的一致性。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终止沉桩作业的质量控制,沉桩终止值由设计确定,一般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计量标准,贯入度可作参考,当桩端达到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
(二)、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于大体积和高层建筑物,建筑企业应该对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意图和图纸进行了解和检查,应该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其次,对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的地质资料进行实地检验,重点考察地基桩端持力层的强度,科学计算单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力。最后,根据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核对管桩的规格、外观和型号。
三、静力压入法施工原理及施工流程
(一)、施工原理
静力压桩俗称“压桩”,目前有两类压桩法,一类是顶压式,即依靠桩基自身重量平衡沉桩过程中的阻力,当静压力大于桩柱的入土阻力时,桩柱就沿入土方向按加压设备的工作速度逐步压入土中而成桩;另一类是抱压式,即通过液压油缸控制的夹具,夹住桩身并向下施压,当压桩力大于“端阻力+摩阻力”时,桩往下沉,达到设计终压力和预计的桩长时终止压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终压力、终压控制标准即是与此有关的三个重要压桩力学参数。
(二)、施工主要流程及要点
1)测量放线定桩位。测量放线必须严格把关,反复校核,务求不出任何差错。先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室内计算,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控制点进行校对,在图纸上标明。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放线,复核基准水准点和控制点,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定出控制网。根据控制网计算出每条桩桩中坐标并利用经纬仪放出桩位。桩机就位后还须对桩位进行再次复核。
2)沉桩。在进行沉桩施工的过程当中,锤击打桩宜重锤低击,在沉桩的时候因为先前贯落度过大只能够采用点击的方式,然后才能够进行连续的锤击。在第一节桩下沉的时候,需要防止因为管桩自身的重力下突然下沉到地面以下,防止施工事故现象的发生。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应的吊桩的钢丝绳也不能够放松太多,应该缓慢的松绳以及管桩的自重下沉,如果下沉不到位,应该在采用桩锤重力触压管桩桩头使其能够继续的下沉
3)接桩。采用钢端板焊接接桩,下桩段沉至距地0.8m左右时起吊上桩段,调整上下节桩中心线重合,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先在坡口周围对称点焊4点~6点固定上下桩,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少于3层,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方能在外层施焊,焊接时应对称连续施工,焊缝饱满,无虚焊、漏焊和夹渣现象。应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应大于8min。
(三)、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吊插桩之前,应该对于装架、桩身以及桩位进行严格的检查,保障质量达到施工的要求标准之后开始进行插桩施工作业。另外,在沉桩的过程中,如果管桩孔充满水的时候,应该在抽干之后在进行锤击施工作业,在锤击沉桩的时候宜采用重锤低击,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保障落距比较小。等达到一定的深度并且桩身稳定之后,按照相应的要求的落距进行施工。在施工是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接桩,在进行接桩的过程中宜在桩尖穿过硬土层之后进行,单桩接头通常情况下不宜超过四个。在进行接桩的时候,应该保障各节桩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其上下节之间的桩轴线的偏斜程度不应该大于3%,并且要使各节桩偏斜应反向的错开。此外,管桩桩节间的连接的部件,应该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的强度以及耐久性要求的标准,在打桩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偏移现象,对于出现上浮或者是下沉现象的沉桩应该进行反复的捶打,保障其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标准。
四、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前检验,施工中检验,施工后检验。1)施工前检验:桩的外观质量、桩身混凝土强度;电焊条、打桩或压桩设备检验;桩基定位复核等。2)施工中检验:打或压入深度、停锤标准、静压终止压力值、桩身的垂直度;接桩的质量,接桩的间歇时间,桩顶完整状况;每米进尺的锤击数、最后1m进尺锤击数、总锤击数、最后三阵十锤的贯入度和桩尖标高;桩顶、桩位地面土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观测值等。3)施工后检验:应在桩承台土方已经开挖完毕后进行,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动测)和单桩极限承载力(静载)的检验。全部检验合格,才能进行桩承台的施工。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应力管桩的优势将会大量地广泛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由于技术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经常出现桩顶位移、桩身断裂等质量问题,需要建筑企业在桩基的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和理论,用来指导桩基工程的实践,提升建筑行业和建筑企业科技和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舸,吴红伟.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0,11(15):97-102.
[2]黄婉姗.浅谈建筑工程基础预应力管桩施工[J].科技致富向导,2011(03).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