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桩承载力不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单桩承载力必须要满足施工设计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保证管桩施工的质量,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因素,使得承载力出现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勘察报告中提出的桩基参数不精确,较实际的参数标准偏高,设计单位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进行设计就会出现单桩承载力不足的现象;如果较实际的参数标准过低,但是试装得出的单桩承载力较高,这样就很难选择恰当合理的单桩承载力。
2.预应力管桩桩体排开的土体不能够完全的进入到管桩的内部或者是被完全的压缩,实际进入到管桩内的土芯长度最多能够达到桩长度的三分之一,这样挤土效应就会很明显。挤土效应会使管桩桩体出现上浮的现象,长桩上浮现象不太明显,但是短桩发生这种现象的几率明显较大,这样将会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能力降低。
3.由于施工前勘察手段和方式欠合理,对于持力层的起伏没有查清楚,即使是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双控,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却很难做到,锤击贯入度达不到或者是控制设计的深度达不到,这样就会影响了承载力。
4.由于恢复期桩周的土体没有经过充分的固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沉降的过程中将会使桩周和桩端范围内的土体扰动,降低端阻力和侧阻力,相应的承载力也会降低。因此说为了获得较高的承载力,需要在管桩施工完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再监测承载力。
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位偏差过大
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好管桩桩位的偏差度,这样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放线之后,捶打或者是压桩之前还需要对管桩的桩位进行再次的测量,防止出现偏差过大的现象,如果偏差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则需要进行修改进行设计变更,这样既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又会增加工程造价,所以说在施工之前就要严格的控制偏差范围。
管桩的桩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掌握好这三方面的原因,才能够在实际的施工中最大限度的防止偏差的出现。首先,由于管桩过密发生挤土效应,后施工的桩将会被之前施工的桩挤偏,脱离原先预定好的位置,出现偏差,所以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桩位进行复测,避免偏差。
其次,不同的土质对于施工的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中需要根据场地表层土的强度来具体分析,在软土地区,如果施工前没有对地表进行处理,精压机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陷机的现象,这样已经施工的管桩可能会出现偏位的现象。所以说在施工之前需要采用经过碾压的混凝土砌块对软土地表进行处理,保证处理的厚度大于五十厘米。
最后,在基坑开挖时采用的措施不当也会造成偏移的现象。基坑的开挖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当遇到饱和粘土的时候,不能够一边压桩一边挖土,而是需要采用人工挖土的方法,保证桩侧土的高度不能高于一米,避免出现管桩被土的侧压力推斜或者是推断。如果在开挖坑基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放坡或者是柔性桩支护的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将会出现较大的偏移现象,影响整个施工的质量。
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质量存在缺陷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的质量对于施工的影响力较大,但是由于桩身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桩身问题首先表现在桩材的质量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材质量是确保桩身质量的基础,但是经常会出现强度达不到的情况,这样将会影响到整体的质量,同时,由于缺乏对桩身的养护,也会影响到整体质量。
其次表现在管桩施工的设备和桩基的型号不匹配,也会对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如实际施工中设备选用不当,桩较大时却用小锤击打,这样将会增加击打的次数,桩头很容易产生破损,所以说需要正确的选择施工设备,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桩身的抱压压控力以及顶压压控力。
最后,在施工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实际的地质情况,例如在硬土层采用锤击桩这样将会造成桩身的断裂,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所以在施工前需要认真的进行地质勘查,之后采取合理的管桩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当地质报告中存在孤石或者是在硬土层下面还存在软土层的时候,施工时必须要穿过硬土层,这时就需要选好施工方案,防止出现桩身沉降的现象,或者打桩时出现桩身断裂的现象,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焊接过程存在问题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焊接施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需要保证施工质量,但是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管桩接桩部位焊接的质量较差。通常情况下,管桩在进行静压或者是现场锤击时,接桩要达到一到三次,当前的施工状态是人工焊接,这就要求必须要先对称焊接四到六个焊接点,之后在进行对称焊接,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焊缝连续且饱满,不能够出现气孔和夹渣的现象,同时需要保证焊接的层数多于两层。每个接头从焊接完成再到焊缝冷却,需要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而且需要保证焊缝完全冷却之后才能够继续压桩。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施工者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进行,没有等焊缝完全冷却就进行压桩施工,这样将会影响到焊接的质量。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焊接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要采用恰当的管桩焊接的方法。广东地区已经发明了新的管桩焊接方法,即利用管桩机械快速螺纹连接接头进行焊接,利用连接件的咬合作用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断面承载能力,将上一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力传递到下一节中,实现管桩的完美焊接,这样能够保证焊接的质量。
结束语:虽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是从单桩承载力不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位偏差过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质量存在缺陷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焊接过程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期间也指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上述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浅谈技术与市场,2011年第12期
[2]杨时英袁展强胡炳坤浅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尖在粉、砂土中的应用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第S1期
[3]蔡云雄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问题科技信息,2010年第19期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