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某4栋高层住宅楼位于蚌埠市蚌山区宏业路,地上34层,地下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73770m。基础设计为管桩,桩型为PHC-600(130)-18AB,桩身砼强度C80,桩顶嵌入基梁为1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200km,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分别为6400kN,桩间持力层为第8层中风化花岗岩混合岩;采用静力压桩法施工,共计PHC管桩372根。因该工程离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较近,故特委托专业监测公司进行压桩期间的地下水位及土体侧移的监测。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外业钻探揭露,场地地面下30.0m深度范围内,可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主要土(岩)性为粘性土、粉土及花岗混合岩。地基土各层的特征按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①层人工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层厚1.2~2.3m。②层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韧性高,干强度高,层厚2.5~3.9m。③层粉土:深黄色,韧性低,干强度低,厚度3.4~5.1m。④层粉质粘土:灰黄、深黄、褐黄色,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最大揭露层厚7.7m。⑤层粉质黏土:棕黄、灰黄、深黄、褐黄色,韧性高,干强度高,光滑,最大揭露层厚7.2m。⑥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褐黄、灰白色,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层厚0.6~2.1m。⑦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褐白、灰白色,结构大部分破坏,层厚0.7~2.4m。⑧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灰白色、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本层未钻穿,控制厚度5.0m。
3施工工艺
3.1桩机选择
因设计600mm桩的单桩承载力为3200kN,故选择ZYC800B型抱压式静压桩机,最大压桩力可达8000kN。
3.2工艺流程
桩位测量→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第一节桩→桩焊接→压第二节桩→送桩至桩顶到设计标高→成桩移机。
①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测放平面位置,水准仪控制送桩深度,自查合格后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复查,复查合格后开始压桩。
②桩机就位:指挥员根据现场已测好的位置让其就位。就位后应先进行桩位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③吊桩落位:桩机大致就位后,将下桩吊起,使桩尖对准桩位,然后调平压桩机,双向调整桩身的垂直度,第一节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应≤0.5%,桩头对位偏差<20mm。
④压桩施工:开始压桩后,要仔细的把每节桩入土深度和相应的压力表读数记载下来,压桩速度控制在1~2m/min。压桩期间应设专人采用经纬仪观测桩身垂直度。
⑤接桩:本工程采用端板焊接方式接桩。当下节桩沉至地面0.5m~0.8m左右时,起吊上节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调整上下节桩中心线重合(错位偏差≤2mm),连接处吻合对齐后,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对称施焊,焊接层数为三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的接头自然冷却后才可施压沉桩。
⑥送桩:送桩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与所选管桩规格匹配,其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要求。当桩顶接近地面时需采用送桩器送桩,送桩前必须检查桩的垂直度和桩顶质量,合格后调整送桩器与桩顶平面吻合后将桩送入至设计标高。
⑦压桩终止条件:本工程为端承桩,施工时以终压力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当桩长达到设计桩长,且终压力〉6400kN时并持荷3~5min可终止压桩;桩长未达到设计桩长,但终压力〉6400KN时并持荷3~5min也可终止压桩。
⑧施工资料整理:真实、认真地做好施工日记、原始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单,随时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每施工完一根桩后在图纸上做好标记,以免错漏。
4PHC管桩质量控制
4.1桩长选配
基础PHC管桩属端承桩,由于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桩长的选配合理与否对于节约桩材、方便施工十分重要。虽然PHC桩具有可灵活选用桩长的优点,但节长仍为定尺生产,选用过长将造成浪费,选用过短会造成接桩困难甚至整根桩报废。桩长的选配依据如下:
(1)详细分析地质资料,草划出持力层标高变化的曲线图,对于地质较复杂、地质钻孔不足以全面反映持力层情况时,应补加钻孔。详细了解持力层分布情况是合理选配桩的前提条件。
(2)依据持力层标高变化曲线图,确定理论配桩长度,作为桩材定货和试沉桩的依据,然后再依照沉桩情况进行区域桩长调整。遇有地质情况复杂时,应逐根进行相邻桩的桩长调整。
(3)经过区域性沉桩后,再结合持力层标高变化曲线来综合确定合理的配桩长度。
本工程统计出沉桩入土深度为20~23m,扣除设计桩顶到自然地坪的高度,配桩长21~24m。现场实施效果比较理想。
4.2桩材运输、堆放和检查
因PHC管桩横向刚度较脆弱而不能受强烈的撞击或震动,故当运输或堆放不适时,易出现结构裂缝;同时在反复施压产生的拉、压力作用下,裂缝会有所发展并造成桩身破损。因此在每节桩出厂时及静压入土前都要进行桩身外观质量、尺寸的检查,不让一根有缺陷的桩在工程中使用。
4.3PHC桩的垂直度控制
(1)施工前和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机械的检查维修,保持机械在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状态。
(2)场地要平整坚硬,不能使桩机在压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
(3)沉桩施工时,当桩身刚插入土时,利用经纬仪监测,控制倾斜度在0.5%之内,否则通过调整桩机或在桩侧加垫进行调整或拔起重压(当桩尖进入硬土层时后,严禁用移动桩机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4.4管桩接桩处焊接质量控制
管桩接桩处焊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接头是否会松脱、开裂,能否保证沉桩施工质量。本项目PHC管桩采用法兰焊接,焊缝高12mm,在桩沉至地面上0.5~0.8m进行接桩。焊接前,清除焊缝上下30cm范围内及法兰端面的泥土、油污杂物。在两法兰间存在缝隙时,则插入备用锲形铁(见图1a),上节桩就位后沿接口四周先对称点焊数点临时固定,然后以相同方向焊接(见图1b)。施焊第一层时,采用较大电流,以促进熔深;第二层后改用稍大直径焊条。桩接头焊接完成后待焊缝自然冷却8min后再行静压,以防止焊接破坏,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接好后立即沉桩。
4.5挤土效应控制
静压管桩的施工,其原理是依靠设备的重量和配重,将预制好的管桩压入到设计标高处,让其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PHC桩作为端承桩并承受较大荷载时,由于挤土效应,沉桩过程中会产生桩顶上浮和桩身位移,并对周围建筑及地下管线有一定影响,所以在施工前要做好防治措施。
(1)选择合理的打桩顺序。遵循先深后浅、先长桩后短桩、先大直径桩后小直径桩、先施工大承台桩后施工小承台桩、自中间向两头对称推进或自中间向四周的施工原则。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压桩流水如图2所示,以尽量减少对周边管线和建筑物的影响。
(2)每根桩一次性连续打(压)到底,接桩、送桩连续进行,尽量减少中间停歇时间。在此还要控制沉桩速度。
(3)沉桩过程中,出现贯入度反常、桩身倾斜、位移、桩身或桩顶破损等异常情况时,先停止沉桩,待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4)先引孔后压桩。本工程是两层地下室,基坑支护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钻孔灌注桩的直径为Ф600)支护结构,支护桩间加一根Ф700高压旋喷桩作止水帷幕。由于先施工了基坑围护,防止管桩的挤土效应对钻孔灌注桩及高压旋喷桩产生一定的挤压,从而造成整个止水帷幕的破坏。因此,对临近基坑围护桩的两排管桩,采取先引孔后压桩措施,引孔深度为高压旋喷桩桩底标高下2m,引孔直径为Ф600。
(5)控制沉桩速度。压桩速度一般控制在1~2m/min。压桩过程中,当桩尖碰到需要穿过硬夹层时,桩端阻力可能突然增大,甚至超过压桩机能力而使桩机上抬:这时用最大的压桩力作用于桩顶,采取停车再开、忽停忽开的办法,使桩有可能缓慢下沉穿过;当压桩至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当施工达到规定的油压值后缓慢卸压。
(6)压桩期间的地下水位及土体侧移的监测。压桩前,请监测公司在场地四周埋设土体位移测斜管及水位管各14只,深层土体每日位移以7mm为预警值,施工时根据情况每日观测1~3次,当发现深层土体日位移≥7mm时,即采取在挤土效应集中区进行钻孔取土与限制打桩数量的措施,释放、缓解土应力,以减小挤土效应。根据打桩流水及施工经验,判断每根桩的桩身位移方向,预留0~150mm的位移尺寸。通过以上一系列防治措施和动态管理及信息化施工后,桩顶上浮及桩身位移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周边管道和建筑物受到的影响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4.6截桩质量控制
由于PHC桩桩身较脆,所以在沉桩完成后截除多余桩身时,需采取措施以确保截桩的管桩质量,避免影响桩的使用。
(1)采用专用的PHC桩环形切割机切割。
(2)采取工具钢套箍,紧箍在切口下部桩身上,再沿套箍凿出一道沟槽,然后再行扩大、切断,截桩时严禁用大锤敲砸。
4.7断桩处理
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端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桩机压力表读数逐渐减小或突然减小时(或贯入度逐渐增大或突然增大),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发生断桩后,应及时报告设计、监理单位,并采取补桩处理。
5结语
工程结束后,进行静载试验和低应变动测检验,检测结果表明,桩基工程质量全部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由于经验不足,本项目在管桩施工前,先施工了止水帷幕,虽采取了先引孔后压桩的控制措施,基坑土方开挖后,基坑围护桩局部地方仍存在漏水现象,最终采取堵漏措施得到控制,但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周期。
参考文献
[1] 陈钰,刘彬,卢岩.静压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37(1):67-68.
[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中国建筑出版社.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