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2015-08-25 144 0

  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提高桩材生产的速度,便于沉桩施工、有效节约建筑材料,同时保障施工质量;当前,该种方法已经广泛地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市政设施、码头、烟囱以及各类高塔、碑等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桩基础施工中。根据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可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根据其桩尖的型式又可分为敞口型桩和闭口型桩;根据桩身配筋情况有A型、AB型和B型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由于其圆柱型形状和单桩设计承载力较高的特点,沉桩施工采用打入式和静压式。本文结合江苏常州某电厂试桩施工的情况,对锤击打入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试桩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沉桩方式为锤击打入式,桩锤选用DELMAG-80型筒式柴油打桩锤,共施打试桩、锚桩等56根,桩长37m,每根桩由三节桩组成,接桩形式为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接;其中桩身完整的39根,其余17根桩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深层断裂13根、桩顶破碎2根、沉桩困难无法达到设计标高2根。沉桩锤击数3根超过2000击,最高锤击数为T8桩2426击,其余都在1200—2000击之间。对于深层断裂的桩,4根桩的锤击数在1000击以下。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2.1材料质量检测
 
  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场之后,除了检查产品厂家的资质、产品检验报告与合格证、附件检验报告等基本内容以外,还应在施工现场对桩身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包括管径尺寸偏差、管桩的桩身裂缝、桩帽是否存在空鼓等。通过仔细检查管桩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如果存在问题,则应进行抽样调查,并送至检测单位开展超声波检查,直到材料合格后方可使用。
 
  2.2打桩顺序的优化
 
  在正式打桩之前,应对施工现场土地进行平整,将明河或者暗河中的杂填土、淤泥清理干净,根据设计的需求进行回填处理,以符合打桩机的移动要求;如果施工场地不平整,就需要在打桩机的行走轮中设置垫板,确保打桩机的底盘保持水平状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回填土或者表层土质以中软素填土为主,因此避免在移动打桩机过程中出现断桩问题,需要在建筑物的基础四周给打桩机留有作业余地;如果施工现场与建筑物相近,那么就应该从建筑物的方向朝向另一方施工,结合设计图纸中的基础底标高参数,遵循“先深后浅”原则,完成沉桩过程。另外,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沉桩数的控制,通过沉桩的挤土效应,将土体中含有的孔隙水压力释放出来,避免出现土体隆起问题。
 
  2.3控制打桩力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桩的截面积与实心预制桩相比偏小,因此需加强对打桩力的控制。在锤击沉桩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会通过应力波的形式传输到桩端位置,再经过反射。通过周期性的拉应力、压应力等作用,为了避免产生环向裂缝问题,应该确保在锤击过程中压应力小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压限值,而拉应力则小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拉限值。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加强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端的钢筋力。一般情况下,在打桩过程中以夹层橡胶板作为缓冲垫,可避免在落锤时对管桩造成破坏。
 
  2.4管桩试验过程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可通过无损测桩法进行检测,以确保管桩的完整性,提高承载能力;或者通过声波检测方法,在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中,通过判断超声波强度,检测管桩质量水平。有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检测数量,一般情况下应占总桩数量的10%,并且在10根以上;在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施工现场,应酌情增加检测桩的数量。检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力,多以静荷载试验为主,加压部分则利用慢速加载方法,应注意控制每个级别加载的极限荷载量,最终合理确定管桩极限荷载力。
 
  3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
 
  3.1沉桩设计问题
 
  原因分析:一方面,由于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没有对浅层障碍物进行特别强调,也没有明确局部土层分布状况,因此造成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孤石、老基础等问题,对正常施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桩机的配重过大或者过小,因此桩沉与设计要求不相符,影响施工质量。
 
  防范措施:其一,充分了解工程地质状况,在必要条件下做好补勘处理,合理确定标高以及持力层;其二,选择桩机的大小应该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同时考虑到桩长、桩径等参数要求。
 
  3.2桩身断裂问题
 
  原因分析:其一,在制作管桩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管壁薄厚不均、桩尖偏离桩中纵轴线过大等问题,对质量产生影响;在堆放管桩或者吊运管桩过程中,产生裂缝却没有及时发现;其二,在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弯曲、倾斜等问题,或者由于接桩位置的焊接不饱满,焊后冷却时间不足,发生管桩曲折现象;其三,如果地质土层的软硬发生变化或者存在较为坚硬的障碍物,就可能将桩尖挤到另一侧;其四,由于施工现场的地面不平,积水过多,因此压桩过程中机身失稳。
 
  防范措施:首先,全面检查桩身质量状况,按照规定对管桩进行堆放或吊运;其次,在施工之前,应全面清理桩位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干净、平整;再次,在压桩过程中,应注意对桩身垂直度的控制,如果发现桩身的垂直度出现偏差,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3.3桩顶位移问题
 
  原因分析:其一,由于测量定位过程中的放线不准确,因此桩位产生较大偏差;其二,由于施工中采用的桩数较多,而桩间距偏小,因此造成土体隆起;其三,由于土方开挖的顺序错误,因此造成桩身倾斜问题。
 
  防范措施:其一,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的需求,确定桩位,并且树立明显的标志,便于后期复查;其二,选择合适的压桩路线,如果发现桩身上浮问题,应该做好复压处理;其三,制定严谨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在压桩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基坑开挖工艺,一般间隔时间为两周。
 
  由上可见,虽然当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较为成熟,但是在施工中仍会遇到各种问题,随着预应力管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再加上不断丰富的预应力管桩施工理论与实践,今后施工质量水平将稳步提升,更好地实现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仕雄.探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2]杜保玉,任翠微.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3]郑祥镇,刘猛.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沉桩施工实例[J].人民长江,2009(12)
 
  [4]刘平.浅述提高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的主要环节[J].浙江建筑,2010(3)
 
  [5]龚一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J].煤炭工程,2008(10)
 
  [6]王丽云,王军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及施工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6)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