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探讨

2015-08-26 192 0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一共有10幢楼,其中1#、3#宿舍楼、1#、2#、3#厂房建筑面积为76282m2,管理房、4#、5#、11#、12#厂房建筑面积为76154m2。1#-5#、11#-12#厂房设计均为五层,1#、3#宿舍楼六层,管理房二层。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基础采用Φ600【PC-A600(110)】预应力管桩,以7层圆砾层为持力层,桩尖进入持力层不小于600mm;Φ600【PTC-600(70)】预应力管桩,以5层粉质粘土或6层粉土层为持力层,桩尖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000mm。采用锤击法沉桩工艺。本工程的PC—A600(110)加PTC—600(70)数量2410根、PTC—600(70)数量40根。
 
  2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
 
  2.1打桩施工
 
  测量定位:施工前放好轴线和每一个桩位,在桩位中心打1根短钢筋,并涂上油漆使标志明显。如在较软的场地施工,由于桩机的行走会挤走预定短钢筋,故当桩机大体就位之后要重新测定桩位。
 
  打桩:空旷场地沉桩应由中心向四周进行;管桩打入时桩锤和桩帽(送桩器)与桩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打桩期间应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和补充;首节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桩锤、桩帽或送桩器应与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沉桩宜连续一次性将桩沉到设计标高,尽量减少停锤时间,确需停锤时也应选择沉入的桩较浅时并尽量缩短停锤时间。
 
  接桩:桩的单节长度应根据设备条件和施工工艺确定。当桩贯穿的土层中夹有薄层砂土时,确定单节桩的长度时应避免桩端停在砂土层中进行接桩。当下一节桩压到露出地面0.8m~1.0m时,便可接上一节桩。
 
  送桩或截桩:如果桩顶接近地面,而尚未达到规定值,可以送桩。如果桩顶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而已达到规定值时则要截桩。
 
  2.2终止收锤的控制原则
 
  收锤标准应结合地质条件、桩承载力性状、锤重、桩的规格和长度、进入持力层的要求,以及相同地质条件和邻近工程的沉桩经验综合确定。收锤的标准应由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结合试沉桩的情况共同商定,应以到达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0m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他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结合工程经验,笔者总结了锤击法收锤的一些经验如下:摩擦桩应按桩长和标高控制;桩端位于一般土层的端承摩擦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及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为防止桩身损坏,任一单桩的总锤击数:PC桩及PTC桩分别不宜超过2000、1500击,最后1.0m的锤击数分别不宜超过250、200击;当持力层为较薄的强风化覆盖层,且上覆土层较软弱时,最后贯入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25mm/10击。
 
  2.3打桩施工注意事项
 
  起吊预制桩一般利用桩架上吊索与卷扬机进行。起吊速度应缓慢均匀,并另配起重机送桩就位。桩插入土中位置应准确,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打桩时,应用导板夹具或桩箍嵌固在桩架两导柱中,桩位置及垂直度校正后,始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顶,桩帽与桩周边应有5mm~10mm间隙,桩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锤、桩帽与桩身中心线应一致。
 
  开始沉桩应起锤轻压并轻击数下,确保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始可转入正常施打。开始落距应小,待入土达到一定深度且桩稳定后,方可将落距提高到规定的高度施打。
 
  当打桩的贯入度已达到要求,而桩的入土深度接近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控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本工程以桩尖入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来控制。
 
  3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要点
 
  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且蒸汽养护后在常温下静停3d后方可沉桩。
 
  检查有关动力设备及电源等,防止打桩中途间断施工,确定无误后,即可正式打桩。
 
  打桩过程中,锤击桩施工时的最大打桩力应不大于桩身竖向极限承载力。
 
  接桩均采用钢端板焊接法,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坡口处露出金属光泽,对接后,若上下桩接触面不密实,存有缝隙,可用厚度不超过5mm的钢片嵌填,达到饱满为止,并点焊牢固。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坡口处露出金属光泽,对接后,若上下桩接触面不密实,存有缝隙,可用厚度不超过5mm的钢片嵌填,达到饱满为止,并点焊牢固,并再次补刷防腐漆。
 
  预应力管桩一般不宜截桩,如遇特殊情况确要截桩时,必需采用专用截桩器截桩,严禁人工凿、大锤敲击、风镐破桩,否则会损坏桩体,不能保证质量。
 
  4管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场地应排除地下管道、废基础、废井等地下设施,整平压实,施工场地的地面标高一般0.8m以上。
 
  桩间距小于3.5d(d为桩径)时,宜采用跳打,应控制每天打桩排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12根桩,避免柱体上浮,桩身倾斜。由于本工程桩较长,打桩流水顺序采用跳动打方式,以防对基土产生挤土效应,和水平挤动,对桩身挤断和被设备压断,独立承台下的桩应连续施工,一次完成。
 
  桩长及贯入度:当打桩的贯入度已达到要求,而桩的入土深度接近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控制。一般要求最后二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本工程以桩尖入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来控制。
 
  在工程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试桩位置宜紧靠地质钻孔和有代表性的地层部位,进入桩端持力层的深度及最后二阵100mm锤击数等数据,经设计单位核定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复核桩位和轴线,以保证桩位的准确度,并观测记录施工场地桩顶和地面有无隆起或下陷及水平位移。开挖基槽后应检查、测量桩径偏差,有无缩颈和断裂等缺陷,并做好详细记录。
 
  参考文献
 
  [1] 李小琴.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J].科技资讯,2009,16(2):288~289.
 
  [2] 兰西萍,梁亚平.预应力管桩监理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2):13~15.
 
  [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XX-2006)[S].2006.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