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

2015-08-26 194 0

  前言
 
  一、工程概况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某车站无站台柱雨棚地上一层,站台面至雨棚屋面总高18.7m,东西向长447m,南北方向宽189m;雨棚柱基础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B500(125)共计587根,桩长35.0~39.0m不等,桩长36m居多,桩端持力层为第10层的粉砂层,管桩打入时以锤击法施工,施工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
 
  二、地质特征
 
  本工程管桩持力层为第10层粉砂层,埋入持力层深度≥2d(D为管桩桩径)。现对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描述如下:
 
  (1)素填土(Qml):褐及灰黄色,松散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腐殖质及植物根系,局部表层夹有大量碎石。该层普遍分布,层厚0.40~3.45m。
 
  (2)粉质粘土(Q4al):褐色,软塑状态,土质不均,含锈斑及少量有机质,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高,干强度高。该层仅在场地部分地段分布,层顶埋深0-3.45m,层厚0.60~4.15m。
 
  (3)粉土(Q4al):灰色,稍湿,稍密状态,土质不均,顶部稍具锈染,含少量贝壳碎片,夹粉质粘土。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普遍分布,层顶埋深0-5.30m,层厚0.80~6.04m。
 
  (4)淤泥质粘土(Q4h):灰色,流塑状态,土质不均,夹粉土薄层,含少量贝壳碎片,
 
  具层理。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普遍分布,层顶埋深0-7.50m,层厚4.10~9.50m。
 
  (5)粉土(Q4h):灰色,湿,中密状态,土质不均,夹粉质粘土,含少量贝壳碎片。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韧性低,干强度低。普遍分布,层顶埋深7.10-13.40m,层厚1.46-6.40m。
 
  (6)粉质粘土(Q4al):灰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含砂及贝壳碎片,具层理,含泥炭成分。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普遍分布,层顶埋深11.20-16.80m,层厚1.70~6.90m。
 
  (7)粉土(Q4al):灰黄~黄褐色,湿,密实状态,土质不均,具锈染,夹粉质粘土。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韧性低,干强度低。普遍分布,层顶埋深15.20-21.70m,层厚1.10~9.00m。
 
  (8)粉质粘土夹粉土(Q3al):黄褐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多夹粉土薄层,含少量姜石及大量锈斑,具层理。稍有光泽,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18.25-22.07m,层厚2.25~8.43m。
 
  (9)粉质粘土(Q3al):黄褐、灰褐色,硬可塑-硬塑状态,土质不均,夹粘土薄层,含少量姜石及大量锈斑,具层理。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该层普遍分布,层顶埋深24.40-31.30m,层厚2.95~11.30m。
 
  (10)粉砂(Q3al):浅黄色,饱和,密实状态,上部夹粉质粘土,土质不均,以长石、石英为主,含云母及锈斑。该层普遍分布,层顶埋深28.30-40.30m,层厚4.90~15.20m。
 
  三、水文地质
 
  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根据本工程勘察资料,场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K++Na+”型水。本场地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四、周边环境
 
  本工程雨棚管桩施工现场附近现状多为农田,周边没有大中型建筑物或构筑物,也远离商业区和居民区,施工期间受外界干扰因素将比较少。但场区西北端地势较低,且有一条小河沟,雨季期间需做好防汛防涝措施。现场施工道路通畅,材料存放方便,但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时已打了大量的管桩,现场坑洼、外露管口较多,机械行走、材料运输困难,土体已受到挤密。雨棚管桩施工为在已施工路基地基处理的管桩范围内进行“嵌补”雨棚基础管桩。施工时不能连续作业,作业面间断、部分提供。经综合考虑现场施工情况、经济对比,最终选定了斯巴达打桩机、80#筒式柴油打桩锤采用锤击法施工管桩。
 
  五、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调整垂直度→插桩→锤击沉桩→焊接接桩→送桩→收锤→截桩→检测
 
  5.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平整场地,整修道路,满足设备停放和进出要求。
 
  (2)测量放线定桩位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核,无误后用全站仪采用网格法放出各轴线,用钢尺放样逐桩中心,用石灰作出桩位的圆形标记,圆心位置作醒目标记,测量人员填写放样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施工。
 
  (3)调整垂直度
 
  校核桩的垂直度采用垂直角法,即用两个方向(互成90°)的经纬仪使导架保持垂直。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整。确保第一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桩锤、桩帽应与桩身在同一条直线上,经纬仪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处,并经常加以调平,使之保持垂直。
 
  (4)插桩
 
  首先用吊车取桩,起吊前在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将桩尖焊接到底桩上,起吊支点宜在桩端0.3L处;将桩吊起后,缓缓得将桩一端送入桩帽中,对位准确后,先利用桩锤的自重将桩压入土中。
 
  (5)锤击沉桩
 
  本次管桩施工选用D80锤进行沉桩施工,所以开始沉桩时,采取低锤轻打,随着沉桩加深,当贯入度减小时,起锤高度可渐高。在锤击沉桩过程中桩锤、桩帽和桩身中心线应重合,以避免打偏。打桩时桩帽与桩头之间选用包装用弹性衬垫为衬垫,厚度大于120mm;桩帽与桩锤之间选用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厚度150~200mm。打桩较难下沉时,经常检查落锤是否偏心,桩垫是否合适,沉桩过程中要连续一次打完,避免中断。
 
  (6)焊接接桩
 
  接桩采用端板式焊接接头。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0.5-1.0m左右时,开始进行接桩。先将焊接面清刷干净,再在下节桩头上安装导向箍引导就位,上下两节桩对齐,偏差必须小于2mm,并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垂直度。当PHC桩对好后,对称点焊4-6点加以固定,然后拆除导向箍。由2名电焊工用气体保护焊对称施焊,焊接层数不少于三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再焊下一层,要保证焊缝饱满连续。焊完之后立即涂刷热沥青两便。接桩完成后现场质检员报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沉桩施工。焊好的桩接头自然冷却时间不少于8分钟。
 
  (7)送桩
 
  当沉桩至地面需要送桩时,检查桩位和桩身的垂直度和完整性,合格后先在桩顶加桩垫再吊装送桩器。送桩过程中桩锤、送桩器、管桩的中心线重合顺直。送桩器的打入阻力不能太大,容易拔出,能将冲击力有效地传到桩上,并能重复使用。送桩深度一般不超过2米。
 
  (8)收锤
 
  收锤标准以贯入度控制为主,以桩长控制为辅。本工程桩端进入持力层【第10层土,岩性为粉砂(Q3al)】深度≥2d;最后的贯入度小于30~80mm/10击,为防止管桩未打入持此层,在施工时采用30击控制。
 
  (9)截桩
 
  当管桩贯入度满足要求,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桩顶标高时,需要截桩。截桩必须用专门的截桩器,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冲撞。
 
  (10)检测
 
  管桩施工时完毕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低应变、高应变、静载、抗拔等检测;桩位偏差、垂直度、焊缝探伤应在打桩过程中及时检测。
 
  六、管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管桩的检查及堆放。管桩进场时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桩身的外观质量进行全数检查。管桩堆放不得超过4层,堆放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上。
 
  (2)测量定位。由专职测量人员测定标出场地内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
 
  (3)试桩。根据设计要求试桩,了解桩的贯入度、持力层强度及桩的承载力,以确定打桩方案和打桩技术。试桩时做好试桩记录,画出各土层深度,打入各土层的锤击次数,最后精确测量贯入度。
 
  (4)打桩时,由于桩土体的挤密作用,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两侧对称施打。
 
  (5)垂直度控制。用两台经纬仪或线锤,在两个成90度的侧面观察,调整桩身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才能沉桩;在沉桩过程中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及时纠正。
 
  (6)接桩的质量控制。接桩前,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对称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3层,内层焊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接应饱满连续;焊接完应自然冷却约8分钟后再施压。
 
  (7)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桩施打控制。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桩施打时连续施打,一气呵成。同时焊接时间尽量缩短,以防止固结现象。
 
  (8)送桩深度控制。送桩太深,桩头容易打烂。送桩深度一般不超过2米。
 
  (9)浮桩控制。由于桩对土体的挤密作用,先打入的桩受到后打入的桩水平作用而产生垂直挤拨造成浮桩。现场设置不少于两个水准点,用以测量桩上浮情况;施工完的桩立即测量桩顶标高,待全部桩打完后再对各桩进行测量。根据隆起观测记录,对隆起超出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进行复打。
 
  七、结束语
 
  目前,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某车站站台雨棚基础管桩已全部施工完成,通过现场如上所述的质量控制,经桩基桩位偏差、垂直度、低应变、高应变、静载试验、抗拔试验、超声波探伤检测机试验,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保证了站台雨棚工程的正常施工。说明本工程管桩基础的施工采取如上所述的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002-01-01实施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002-05-01实施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09-01实施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