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巷道锚杆支护的参数优化

2015-09-08 88 0

   【摘要】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能够与围岩共同变形的柔性支护手段。近年来,锚杆支护成为矿山巷道的主要支护方式。目前煤矿巷道锚杆支护设计尚存在不足,锚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支护材料浪费和支护成本偏高。基于围岩与锚杆共同作用原理,通利用现场监测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设计,有助于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优越性。通过计算和锚杆受力监测,调整锚杆参数的方法,进行锚杆支护参数设计,实现锚杆支护的参数优化。本文分析了锚杆的优化参数以及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并重点探讨了支护参数选择与确定原则。
 
  前言:随着采掘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采掘巷道断面的不断加大,更需要改善和简化巷道与端头的支护工艺。在实践中,锚喷支护在岩巷中实现了悬吊组合梁和楔固机理,有效地加固顶板岩层,保持了巷道顶板的完整性,使顶板处于良好的受力状态,有效控制了顶板的自由变形。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能够与围岩共同变形的柔性支护,对围岩过度变形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煤矿巷道支护中的应用几乎达到了100%。现实中,往往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矿井都不能根据不同类别的巷道特征,及时选用相应的支护参数与工艺,以致于影响巷道的服务周期、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对锚杆支护设计进行优化研究,改进锚杆的支护参数设计以实现锚杆支护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一、锚杆的优化参数的内容
 
  所谓锚杆的参数优化是指在保证围岩稳定的前提下,锚杆的加固能力和围岩的自承能力均得到充分发挥,实现锚杆-围岩共同承载,不仅获得良好的加固效果,而且节省锚杆量,降低支护材料消耗和支护成本。研究认为通过理论推算,在围岩松动圈理论和锚杆支护机理基础上,通过巷道顶板的松动范围观测和试验锚杆的承载力监测,可以方便计算巷道锚杆的长度和准确确定锚杆载荷,设计锚杆参数。求出需要的支护载荷及巷道变形的范围或塑性圈半径,进而可能设计出合理的锚杆参数,再通过锚杆承载力监测对锚杆参数作进一步修改,最终可实现锚杆参数的优化。

  二、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
 
  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当二次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巷道围岩体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形成三区(松动圈,塑性区,弹性区)。把巷道断面按外接圆等效为圆形,根据岩体力学中的弹塑性理论,利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按平面应变进行求解可得到轴对称圆形巷道周边的位移公式。巷道周边位移影响围岩支护反力,围岩支护反力由锚杆提供。可以看出锚杆的锚固力是随着巷道围岩的变形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巷道围岩变形的增大,需要锚杆提供的反力越小。因为围岩变形释放掉部分弹性能,减小了所需支护反力。如果控制围岩体未完全破裂前,锚杆支护发挥作用,限制围岩进一步变形,将保持围岩体的平衡稳定,这样,便实现锚杆与围岩共同承载的目的。通过巷道周边位移监测,进而可设计出可能合理的锚杆支护参数。

  三、支护参数选择与确定原则
 
  岩体抗压强度、材料特性、引发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巷道的允许变形程度和服务年限,巷道尺寸和形状等条件,都决定于锚杆支护系统的合理设计问题。对此,支护设计要以“新奥法”的施工思想为指导,并根据施工地质条件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支护参数。简而言之,锚杆支护系统设计和支护参数的确定,主要也就是指锚杆类型、间排距、长度、直径、锚固力。只有合理确定锚杆支护参数,才能获得锚杆支护在技术和经济上的最佳效果。
 
  (一)断面形状确定。采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法,对巷道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在巷道顶部基本形成一个卸载松动区,根据锚杆支护能使塑性破坏后松动的煤体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围岩变形的平衡拱这一原理,巷道断面选用直墙半圆拱形断面时为最好。这样再根据设备布置、生产能力和通风要求,确定锚网支护条件下巷道断面具体尺寸。
 
  (二)锚杆长度。锚杆安设在顶板中,被锚固的岩层不厚,上面并有老顶时,锚杆的长度只要使其锚固部分固定在老顶内即可,也就说L≥200~300mm。按单体锚杆悬吊理论,计算锚杆长度如下:L=L2+m+L1,式中L2为锚杆顶部进入老顶的长度(mm);m为锚固岩层厚度(mm);L1为锚杆露出孔外长度(mm)。①L2长度:根据杆体设计抗拉强度等于锚固端部的粘结力这一等量关系(πd2σ拉/4=πdL2τ粘),推导出L2=dσ拉/4τ粘。此式中:d为锚杆直径(mm);σ拉为锚杆杆体材料设计抗拉强度(MPa);σ粘为锚杆与砂桨的粘结强度(螺纹钢时,取σ粘=5.0MPa)。②锚固岩层厚度(m):按冒落拱高度的k倍计算,其公式为:m=kb,式中k为安全系数(取1.3~1.5);b为自然冒落拱高(b=B/2F,cm);B为巷道掘进宽度(cm);F为岩石坚固性系数。③锚杆露出孔外长度(L1):L1=托板厚+螺帽厚+螺帽外露出长度。巷道全部在岩体中掘进时,支护的重点应放在顶部,即顶部锚杆锚固长0.7m,两帮0.25m,这样顶锚杆长2.2m,两帮为1.8m。
 
  (三)锚杆间排距。在一般情况下,锚杆支护的布置一般呈正方形,即锚杆间距等于锚杆排距。根据锚杆悬吊作用理论,公式为:a=0.887d(σ粘/kmγ)?,式中:γ为岩石密度(2.5kg/cm2);k为安全系数(取2);a为锚杆间距(mm);m为锚固层厚(取1.1m);d为锚杆直径(mm);σ拉为杆体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取38×103kg/cm2)。根据上例参数,计算得:a=b=1179mm。考虑到此类巷道围岩岩体强度低,且要受到动压作用,所以适当加大组合拱厚度,降低应力集中值,这样可减少锚杆间排距。
 
  (四)锚杆直径。对各种锚杆的锚固力,须与杆体本身的抗拉强度相适应,即锚杆的实际锚固力要大于或等于杆体抗拉极限,如此才能充分发挥锚杆材料的作用。所以,锚杆体的直径可按杆体的抗拉力等于锚杆实际的锚固力的原则确定。计算公式为:P拉=(π/4)d2σ,由P拉=Q固,可得d=1.13(Q固/σ拉)?,式中P拉为锚杆杆体材料的抗拉力(kN);σ拉为锚杆杆体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Q固为锚杆的锚固力;d为锚杆的直径。结语:总而言之,利用现场对锚杆支护进行设计,解决了锚杆支护设计中围岩参数取值不准的问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岩石力学原理计算出锚杆支护参数,再通过锚杆承载力监测进一步调整锚杆支护参数,可使锚杆参数更趋合理安全,即实现锚杆支护的参数优化。对锚杆支护进行优化设计后,可降低了支护材料消耗,更好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和围岩自承能力,锚杆参数较以前更趋于合理,可以保证安全生产。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