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谈土钉墙和悬臂护坡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2015-09-14 220 0

  摘要:地处北京西二环内的深基坑工程,紧邻周边重要建筑,且周边环境复杂,针对不同的周边环境特征,采取土钉墙和悬臂护坡桩支护进行深基坑施工,确保了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土钉墙和悬臂护坡桩结合施工,具有减少基坑变形、节省费用、缩短工期等优点。

  1工程及环境概况
 
  1.1建筑概况
 
  北京西二环内改建建筑工程,是在原址上的拆除改建工程,为一栋综合楼,建筑物总长97.60m,总宽64.80m,东侧距离围墙最近处为5.50m,北侧距离现有建筑为10.30m,最近处为7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2129.0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285.66m2,地下建筑面积4843.42m2,基础底板埋深-7.30m。
 
  1.2环境概况
 
  本工程北面临现有砖混式2-4层旧式建筑物,最近处为7m,东侧距离大院围墙5.5m,东侧和南侧为大院混凝土综合管沟,管沟内布满电力、热力、通讯、给水的等管线,综合管沟埋深为-2m,不能有任何扰动。在基坑南侧东段紧邻基坑上侧有一条Ø100mm燃气管线,需要较高的安全保护。且由于新近改移的管线回填虚土较厚,在该管线南侧的土坡有大量的植被,在植被浇水时会有大量的水渗透到回填管线虚土中,进而会影响到南侧土的粘聚力等,会对边坡支护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严加防护。
 
  1.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①层为厚0.7-2.9m不等的人工填土层及房渣土、碎石填土,土层均匀性差,压缩性不均,全场分布;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灰色,高压缩性,局部为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细砂;②2层及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③层粉砂、细砂;④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1层粘质粉土;⑤细砂、中砂;⑥粗砂;⑦圆砾。
 
  根据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抗浮设计水位为45.00m,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本次勘察期间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一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其静止水位标高为44.33m,埋深约6.5m。

  2施工难点
 
  2.1基坑支护难度大
 
  根据基础图纸,基坑自现地面往下最深7.5m,而基础作业又适逢雨季,因此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坑的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工程按区段采用土钉墙和悬臂护坡桩支护方案,护坡桩成孔深度为12m。
 
  2.2周边环境复杂
 
  场地东侧、南侧存在污水管线,且污水管线与拟建建筑物场地之间存在一条综合管沟,内有电力、热力、通讯、给水等管线,埋深约为-2m,不能有任何扰动,需加以保护。基坑南侧东段紧邻基坑上侧有一条Ø100mm燃气管线,需要较高的安全保护。且由于新近改移的管线回填虚土较厚,在该管线南侧的土坡有大量的植被,在植被浇水时会有大量的水渗透到回填管线虚土中,进而会影响到南侧土的粘聚力等,会对边坡支护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严加防护。
 
  场地北侧距离现有建筑平均距离为10.3m,最近位置为7m。西侧为院内河,河里水位较高,河岸距离结构距离最近为10m左右,由于本基坑开挖深度7.5m,比河水水位底,河水极有可能沿着③层粉砂层土渗流入基坑内。

  3基坑支护开挖方案
 
  3.1基坑支护设计
 
  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是按基坑开挖深度为7.5m进行基坑支护的计算与设计。对于本工程而言,拟建建筑物北侧结构外墙距离现有建筑物最近处约7m,西侧、南侧西段距离工地围墙较远,有较大的施工工作面,采用土钉墙支护方式,为提高支护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土钉墙坡度全部为1:0.2。
 
  东侧及南侧东段由于现场条件限制,采用悬臂桩支护方案。施工工作面在地下室基础外侧预留800mm。地面超载:护坡桩15kPa,土钉墙15kPa,主要考虑临时堆放小型手持工具等。
 
  采用北京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5.3版)进行支护设计,各剖面设计如下:
 
  (1)设计参数:
 
  坡顶超载:q=15KPa,作用宽度:2.0m,距离坑边2m。
 
  基坑侧壁重要系数:γ=1.0;基坑深7.50m。
 
  钢筋混凝土悬臂桩的直径800mm,桩间距1.6m,施工桩长12.0m,(含保护桩长0.5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钢筋12Ф18,桩顶标高-2.0m。
 
  桩顶连梁尺寸:800mm(宽)×600mm(高)
 
  桩间锚喷采用钢板网,挂喷射混凝土,厚度60mm。上翻边不小于0.5m,进行硬化并在上面砌档水墙。
 
  (2)悬臂桩支护设计图
 
  3.2基坑开挖方案
 
  由于本基坑占地面积约5000m2,为原有建筑拆除后施工项目,基坑开挖时会遇到原建筑物的基础,因此土方施工要求先围绕基坑周边整体开挖1.5m深,为土钉墙和护坡桩创造工作面,尤其是东侧护坡桩要求先期施工,因此开挖的重点在于东侧护坡桩工作面的开挖。
 
  总体开挖方式为先进行东侧护坡桩工作面开挖到1.5m深度,然后进行土钉墙的工作面开挖,土钉墙工作面宽度6m,采用人工成孔护坡桩施工时工作面预留6m宽度,机械成孔施工护坡桩,工作面宽度不少于20m。然后进行基坑中心土方开挖,基坑周边土钉墙位置分五步开挖到基础槽底,中心土方两步挖到基础槽底(即盆式开挖)。在护坡桩施工完毕后一次挖到基础槽底。
 
  土方施工应与土钉墙施工及排水密切配合,采用多机组、分班次、立体交叉连续作业,做到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土方开挖必须分步分段完成,每步开挖至土钉位置深度下约0.5m位置处,分段开挖长度不超过50m,之后应立即进行土钉施工,不得超挖,以控制土体变形,保证边坡的稳定。若遇水土体无法稳定,应停止该段土方施工,并采取其它有效措施进行支护。土钉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基槽的开挖。开挖边坡应尽可能与设计边坡接近,然后采用人工削坡修整,现场设专人负责挖方与土钉施工的协调。
 
  基坑支护观测方案设计
 
  本工程在基坑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期间,对支护结构和邻近道路及设施进行必要的位移和沉降观测,以及时了解支护结构的工作情况及邻近建筑物和道路的使用情况。
 
  4.1观测点的布置
 
  根据现场情况在基坑的四角10米左右,布置4个基准点,同时布置四个基准观测点。
 
  支护结构的位移观测:在基坑坡顶线以外,沿基坑四周每20m设置一个位移观测点,定期对其进行位移观测;
 
  临近道路沉降观测:在临近的道路上设置沉降观测点,每30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定期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4.2位移和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位移观测按一级位移变形观测的要求观测,沉降监测基准网按二级水准的要求观测,沉降观测点按三级水准的要求观测。位移变形控制值为开挖高度的0.3%~0.5%,差异沉降控制值为建筑物宽度的0.2%。
 
  4.3观测方法和观测间隔
 
  位移观测采用采用直读偏距变化的方法,每次位移观测的精度按规范中的一级变形的要求观测。
 
  基坑开挖时,位移观测每开挖一步土观测一次,至基坑设计标高后,基础施工时每二周测试一次,期间如出现异常,位移观测根据情况随时进行。
 
  沉降观测采用三等附合水准网测量的方法。
 
  基坑开挖时,沉降观测每开挖一步土观测一次,至基坑设计标高后,基础施工时每二周测试一次,期间如出现异常,位移观测根据情况随时进行。
 
  4.4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的保护及异常情况处理措施
 
  (1)异常情况处理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如果边坡位移产生突变或变形值超过控制值的异常情况,则立即停止施工,回填土体,而后采用增加预应力土钉的措施,同时分析造成异常情况的原因,待控制住异常情况后,再继续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2)基坑位移观测报警值
 
  根据北京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要求及周边情况综合考虑,本基坑土钉墙支护水平位移警戒值为20mm,桩顶水平位移警戒值为14mm;土钉墙位移报警值30mm,桩顶水平位移警戒值为20mm。
 
  5结束语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其上部结构的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同时又要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