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营煤矿采空区下巷道锚杆支护优化设计

2015-09-25 113 0

   摘要:钱家营煤矿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位于采空区下方,巷道压力较小,现有支护密度较大,支护强度不高。通过现场勘察以及对相应地质矿压资料的分析,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使用新方案支护后,锚杆锚索施加较高的预紧力,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巷道支护强度明显增高;锚杆间排距变大,在提高掘进速度的同时,使支护材料节省15%以上。
 
  1巷道基本情况
 
  钱家营煤矿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倾斜上方为1683W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倾斜下方为2882W设计工作面,上覆2871W、1673W工作面已回采完毕,下伏煤层无工程。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完全位于采空区下方,服务期间仅受巷道掘进及本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巷道条件相对简单。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设计走向长度为1147m,设计净宽度4.2m,高度2.7m,其所属煤层为稳定的中厚煤层,走向变化不大,倾角有一定的变化,为半亮型煤,阶梯状断口,硬度大,局部有1-2层泥岩夹矸。
 
  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和特征如下:
 
  ①老顶:灰色细砂岩,厚度3.6-5.77米,成份以石英为主,泥硅质胶结,层面含碳质及植物随屑碳化体。
 
  ②直接顶:深灰色粉砂岩,厚度0-4.5m,平均2.0m,质胶结,致密,呈水平灰色小条带状,上部有0-0.5m不稳定煤线。
 
  ③直接底:深灰色粉砂岩,厚度1.15-4.6m,平均2.3米左右,致密,块状,含菱铁质结核,近煤处含植物根化石。
 
  ④老底:深灰色粉砂岩,厚度1.0-3.17m,平均2.1m,致密,块状,较细腻,贝壳状断口,岩石较破碎。
 
  ⑤伪顶:灰褐色粉砂-粘土岩,厚度0-0.4m,平均0.2m,岩性细腻,松散易冒落。
 
  2支护参数确定的原则
 
  ①一次支护原则。锚杆支护应尽量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护。
 
  ②高预应力和预应力扩散原则。预应力是锚杆支护中的关键因素,是区别锚杆支护是被动支护还是主动支护的参数,只有高预应力的锚杆支护才是真正的主动支护,才能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作用。
 
  ③“三高一低”原则。即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与低支护密度原则。
 
  ④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原则。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如果支护强度与刚度低于临界值,巷道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围岩变形与破坏得不到有效控制。
 
  ⑤相互匹配原则。锚杆各构件,包括托板、螺母、钢带等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锚杆与锚索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支护的整体支护作用。
 
  ⑥可操作性原则。提供的锚杆支护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井下施工管理和掘进速度的提高。
 
  ⑦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技术上可行、施工上可操作的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有利于降低巷道支护综合成本。
 
  3巷道原有支护方案及支护效果
 
  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初期,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方式,具体支护参数为:顶部5根锚杆锚杆排距为900mm,间距900mm,顶部2根锚索排距1800mm,间距1600mm;两帮各3根锚杆,间距1000mm,排距900mm;锚杆采用22#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材质为HRB335,长度2.4m,顶部锚索直径φ17.8mm,长度5300mm。在此种支护方式之下,巷道中锚杆受力大小如图1。
 
 在原有支护方案下,巷道掘进在平均10天以后,锚杆受力才趋于稳定,并且锚杆受力自安装以后增加明显,锚杆初始受力较小,说明施工过程中对于锚杆施加的预紧力不足,不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另外,在锚杆受力稳定后,其受力大小基本在6t以下,说明巷道本身压力较小,此时使用22#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作为锚杆材料,不能充分使用锚杆本身力学特性,显然是对支护材料的浪费。
 
  4优化后支护方案及支护效果
 
  针对原有支护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场实地勘察,并通过对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地质资料以及矿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以下支护方案:顶部使用4根锚杆,排距1000mm,间距1200mm,顶锚索采用“大三花”布置,排距2000mm;帮部锚杆排距1000mm,间距1000mm;要求锚杆预紧力不得低于300Nm,锚索初次张拉不得低于180kN,损失后不低于150kN;锚杆采用20#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材质为HRB335,长度2.0m,顶部锚索直径φ17.8mm,长度5300mm,具体布置图,如图2。
 
  反映了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在掘进过程中锚杆受力情况。受力曲线反映的锚杆受力情况虽大小不一,但是锚杆初次施加预紧力后,受力很快保持稳定(平均在5天以内),说明锚杆设计的预紧力值比较合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充分发挥了主动支护的作用,增加了巷道支护的强度;顶部锚杆受力较大,锚杆受力一般在60kN左右,最大不超过75kN,充分利用了Φ20锚杆的抗拉性能,又可以保证巷道安全,真正做到了支护设计的优化;锚杆受力与优化前相比,除顶锚杆受力有一定增加,其他无特别明显变化。
 
  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设计净宽4.2m,高2.7m,从图4可以看出,巷道掘进完成后变形较小,掘进影响稳定后巷道宽度均在4.2m以上,巷道高度控制在2.5m以上能够满足生产需求,说明巷道支护强度设计可以满足巷道掘进要求。
 
  由于锚杆锚索施加了较高预紧力,优化后的支护设计能更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增加了支护强度;另外优化后的设计不仅增加了锚杆的排距,而且将锚杆长度由2.4m减小为2.0m,顶部锚杆由5根变为4根,使支护材料节省15%以上,为巷道支护节省了大量成本的同时,由于排距的增大,有效提高了巷道掘进速度。
 
  5主要结论
 
  ①1684W工作面回风顺槽位于采空区下,采空区下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采空区下巷道其本身所受矿山压力较小,所需支护强度也相对较小。②预应力在锚杆支护中起到关键作用,高预应力是保证巷道支护效果,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重要手段。通过给锚杆锚索施加较高的预应力,可有效的控制巷道变形,保证支护效果。③巷道支护密度大,并不代表巷道支护强度高,优秀的支护设计是充分利用各种支护材料的性能,通过合理的核心参数选择,保证巷道安全,提高掘进速度并且节省支护材料。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