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11时40分许,灾难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突然降临: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突发山体滑坡,附近西气东输管道发生爆炸。截至22日15时,深圳光明滑坡灾害失联人数为76人。
现场的救援进展如何?救援难点在哪?导致灾害发生的山体到底是什么山?怎么形成的?记者在事故现场进行深入调查。
现场救援“难”在哪里?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和深圳市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赶赴现场施救,救援界通行的“黄金72小时”,对于被困人员至关重要,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生命的守望、与死神的赛跑。
记者了解到,这次灾难事发突然,滑坡体量巨大,土体特殊,有三大因素制约现场救援。
首先,滑坡体和堆积体的厚度巨大、规模罕见。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岩土专家刘国楠说,在城市丘陵地区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滑坡在他的从业生涯中少见,引起的灾害也很罕见。河源矿山救护队负责人说,现场估量有五六十万方土,每辆卡车就运三十吨。清理土方需要耗费数周时间,但目前只有三四个口可以进入车辆,这直接拖慢了运输进度。如果遇上暴雨天气,挖掘机根本无法开上去。
其次,滑坡土体非常松散,含水量很高,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刘国楠说,人走到现场,脚会陷下去,难以行走,所以施工救援包括车辆上去都非常困难。“水分太大了,肯定不是自然形成的山体,石头都看不到。”广州军区某集团军一名现场指挥人员告诉记者。
滑坡体呈现泥土化,一方面直接影响生命探测仪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制约搜救犬、无人机等搜救手段的效率。宝安区一位消防人员介绍,生命探测仪有带镜头的,有带雷达的,材质不同探测范围也不同,而现场是泥土压成的死板一块,探测仪发挥作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惠州市消防特勤支队队员谢泽栩说:“这次的搜救难度很大,因为楼没有完全倒,狗在里面走动也很难,且这次灾害现场都被泥土覆盖,气味发散受到很大影响,搜救也因此难了很多。”
再次,专家反复现场勘查,基本确认滑坡主轴能量已基本释放,滑坡土体基本趋于稳定,可在滑坡和倾斜房屋建筑物开展抢险救灾活动,由于滑坡主轴周边边坡有高差,滑坡后面有少量滑坡,而且时逢下雨,抢险仍有风险。在组织大型机械进行开挖时,既要考虑对有可能掩埋在土体下方人员的伤害,也要考虑次生坍塌和滑坡等灾害影响救援人员的安全。

昨夜,救援人员在建筑物的上方打开一个生命通道,然后进入内部,外面的人紧张地等待着。
如何科学施救?
记者了解到,广东、深圳已经投入近3000名救援人员和400多台特种车辆、100多台生命探测仪,救援工作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加人工网格式搜救”阶段。15台救护车以及60余名医疗救护人员守候在现场救治点,通宵执勤,随时等候。
针对上述三大救援难点,在救援过程中,有关部门始终贯彻“科学施救”原则,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首先,由于滑坡堆积体厚度很大,专家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分层剥离,进行多次生命探测的救援方法。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国楠说:“现场已经打开了六个土方的面,我们准备每一层一到三米逐层剥离,发现生命迹象生命救援队再跟上,配合开挖队伍进行勘测,尽力尊重和抢救生命。”
其次,灾害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当地派出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并组织国内有关岩土工程专家、建筑结构专家、燃气工程专家同时赶赴现场,分成四个专家小组分别对四支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实地手把手现场指导救援。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