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壁厚100毫米涂改成110毫米 回应称印刷错误

2016-04-20 208 0


管桩一端的实测厚度达到110毫米。

涂改过的管桩标识。
  近日,有市民向扬子晚报记者报料,称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的中山科技园南京四方制桶有限公司扩建厂房的施工工地上,作为该项目管桩供应商的安徽上能管桩有限公司竟然将管桩上印制的标识进行涂改,原标识印刷为“PHC500—100”,后人为用黑笔涂改成“PHC500—110”,一字之差,关系的可是建筑物安全问题。
  尽管在记者见证下,现场测量这些被涂改过的管桩壁厚确实为110毫米,但此类问题反映出上能管桩公司管理的严谨性存在不足。六合区建工局质检站表示,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且已安排检测中心对该公司管桩进行破桩等全面检测,以确保桩基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市民爆料
  施工工地管桩规格竟有涂改
  在这位市民的指点下,记者在大厂中山科技园四方制桶公司的围墙里找到了这处施工工地,在靠西侧一角,一个打桩机呈工作状态,一根打了一半的管桩仍立在工地上。旁边平坦的地面上堆有三堆管桩,每堆数十根,均长达11米。在其中两堆管桩里,记者果然发现了异常。
  这些管桩的一端,用黑体字印制有产品的生产商、生产日期及其相关的规格标号。记者在其中两堆管桩里面看到,夹杂的十余根管桩竟然有涂改的痕迹。多根管桩中的“PHC500—100”被更改为“PHC500—110”,即用黑笔将其中的一个“0”涂成“1”,从其字体来看,非常不规则,明显是人为手工涂改而成。记者了解到, PHC是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简称,是采用先张预应力离心成型工艺,并经过10个大气压(1.0Mpa左右)、180 ℃ 左右的蒸汽养护,制成一种空心圆筒型混疑土预制构件。从其规程来看,这批管桩应该为长11米,直径500毫米,壁厚为110毫米。也就是说,如果涂改属实的话,那它的壁厚是由100毫米更改为110毫米。
  “管桩是打入地基下面,对地面建筑物形成支撑的基础工程,如果管桩的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那它的抗弯抗剪力就会大打折扣,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可能会引发地面建筑物发生沉降不均现象,可能导致房屋倾斜甚至垮塌。”一位建筑工程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
  现场测量:管桩壁厚为110毫米
  施工方称已发现问题,供应方称是印制失误
  正当记者在现场查找这些被涂改的管桩标号之时,两名男子赶过来制止记者的寻找。对于记者询问为何涂改这些标号,一名自称是上能管桩公司的男子称他也不知道情况,大厂的质检站已派人来测量过了,具体的情况要询问施工方陕建机施集团。
  记者找到数百米外施工方陕建机施集团项目部,一名中年男子详细询问了记者的身份后,声称记者不需要知道事情的经过,他们自己会处理。在记者的要求下,项目部一位负责质量管理的胡经理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其实他们已经知道,也对这些涂改过标号的管桩进行了测量,发现均是合格的。“前一天大厂质检站的工作人员也是接到有人投诉,专门来测过的,没有问题。”胡经理说。
  随后,在记者的要求下,胡经理带着卷尺来到规程管桩的现场,对管桩壁厚进行测量,多根被涂改过的管桩确实显示为110毫米。
  “我们也咨询过管桩的供应方上能公司,对方称工人在对产品打标时失误,原本是110毫米的被错打成100毫米了,后来就人工更改了。”胡经理说,产品不存在问题。至于其检测问题,胡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负责人已到六合质检部门去递送材料了,相关的情况说明及检测也将一并进行。
  没那么简单:管桩必须抽查破检
  有无类似管桩流入民用建筑工地?本报将调查
  记者从知情人处了解到,该施工工地规划使用管桩达到1万米以上,而《南京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明确:“出厂检验合格的应在管桩端部设备合格标识,标识内容应清晰、完整。”此外,“进场管桩外面有缺陷的(尺寸偏差、裂缝、砼损伤、标识不全或不清晰等)”,质量监督部门应对其进行监督抽检。
  六合区建工局质检站的李站长告诉记者,对于陕建机施集团施工涉及到的上能管桩一事,他们正在调查之中,目前相关的检测也在进行之中。“他们正在办理相关的手续,目前还没有办理完,我们也正在对此事作调查。”李站长回复记者。对于该批管桩是否向该质检站报备,以及尚未完成检测程序即进行施工是否合规?李站长一再强调,手续正在办理,目前打的桩可能是试桩,是被允许的。
  “管桩制作中的猫腻很多,有的甚至实施低价竞争,必须实施破检才能看破。比如,A型桩,按要求主筋必须是9.0毫米的,但有的管桩公司却使用8.0的‘瘦身钢筋’,还有管桩两头的端头板按规定为18毫米,有的使用16毫米的,凭眼睛很难看出来,必须用游标卡尺量。此外,里面螺旋筋的间距、混凝土端板的厚度等等,都可以做手脚,并被光鲜的外表所掩盖。”这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管桩必须抽查破检才能看出这些问题,同时必须防止有些管桩公司定制管桩送检。
  至于南京市场上是否有问题管桩流入民用建筑工地,本报将持续关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