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基建业的“达沃斯论坛”

2016-06-15 143 0

  初夏的澳门已是酷暑炎炎,与天气相呼应的,是一场论坛给特别行政区带来的热度。6月2日-3日,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召开。根据组委会后来给出的数据,本届论坛与会嘉宾超过1400人,参会嘉宾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企业,覆盖了基础设施行业全产业链;与此同时,论坛一共吸引了36个国家和地区46位部长级嘉宾、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本届论坛上,14项战略合作协议得以签署,涉及总金额超过41亿美元。

  而据记者观察,短短两天会程里,包括主题论坛、平行论坛、推介对接会、圆桌对话会在内的37场专题活动,以及近140余场商务会谈和新闻采访活动,不仅令论坛驻地人气“爆棚”,也让与会者大呼“过瘾”。

  谈到这届论坛的前期筹备,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提到一个关键词“精准发力”。在今年的论坛话题设计中,产融结合是不折不扣的焦点。对此,房秋晨表示,近两三年来,全球经济复苏十分缓慢,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被各国政府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而在当前,大家都希望聆听金融机构助力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话题。“从众多人士踊跃报名参会这一现象上可以看出,偏重专业化、直切行业发展要害的论坛话题设置引来了众多业界大佬,也让这个论坛更像是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业的‘达沃斯论坛’,事实上,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这种高度。”房秋晨这样说。

  要谈金融助力,不妨先翻翻近几年我国基建企业“走出去”的“账本”。据房秋晨介绍,近年来,虽然国际形势比较严峻,但中国对外承包业务快速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两位数的发展,去年的合同额达到2100亿美元。除了传统的市场以外,目前中国企业在欧美的发达市场也取得了突破。“过去,我们的市场开拓集中在亚非国家,随着我们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发达国家认为,与其和我们继续竞争下去而不断拉低其市场占有率,不如与我们合作。换句话说,过去是硬碰硬,现在合作成为大趋势,而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就是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代表纷纷表示,愿意与我们在亚洲、非洲等一些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开展项目合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房秋晨表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到金融助力企业“走出去”,房秋晨认为,境内金融机构一直在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提供支持,“过去,会员企业较多利用政府的优惠资金,因此跟政策性银行交道打得比较多。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商业化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也助力了对外工程承包建设业务的开展。”

  当然,有关金融业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助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话题,论坛只是个开端,很多功课还需要金融机构做在平时。房秋晨提到,传统单纯依赖政府基金和金融机构贷款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风险防范的需求。参与国际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偏高、金融产品不足等问题,客观上也需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适应基础设施项目特点,既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又能平衡各方面风险的金融解决方案。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