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拟建多功能 深层排水隧道

2016-06-28 168 0

  
前海深隧平面图

  曼妙水城,碧波扬帆。前海综合规划明确,要将前海打造成赋予城市滨水个性的活力水城。然而,由于前海湾(大铲湾)位于周边河流的下游,随之而来的污水,让前海之水失去了魅力,低潮时甚至飘来阵阵腥臭。为了展现水城之灵动,让人们享受亲水空间,前海管理局决定投资19.57亿元,建设目前国内第一条集旱季污水收集、雨季污染控制及排涝安全保障于一体的多功能深层排水隧道: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

  记者从前海管理局规划建设处获悉,目前,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加紧推进。根据计划,工程预计于2017年1月开工,2019年6完工。

  污水不除 前海不美

  前海合作区土地面积14.92km2,占大铲湾流域面积的21%。作为大铲湾流域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环境受流域上游79%汇水面积的影响。目前,前海合作区外围有五大水系汇入前海湾,其中南山片区有双界河、桂庙渠、铲湾渠三条水系经过合作区汇入前海湾,宝安片区有西乡河、新圳河两大水系直接汇入前海湾。目前前海湾旱季每天入河污水约3到5万方、雨季约20万方,水质均劣于地表水五类,湾区水质劣于海水四类,水质不容乐观。

  市水务局研究报告表明,前海湾区水体交换能力弱,需强化全流域范围内的截污治污,方能整体改善湾内水质。随着大铲岛和沿江高速前海湾段的跨海大桥主体桥墩建设,前海湾区水体交换时间由3天变成12天,前海合作区指状水廊道交换时间5至7天,环状水廊道交换时间更长,需要超过12天。水交换动力不足,减弱了湾区水质自净功能。

  在雨季,前海水体的水质更不容乐观。前海合作区上游的南山片区存在地势低区及易涝点。已建排涝泵站标准不足,为设计重现期1年一遇的标准,不能满足大暴雨排水能力要求及新的国家标准要求。泵站实际运行也存在问题。部分地区地势低洼,通常比四周市政道路路面低1米左右,受下游高水位顶托影响,无法满负荷运行。区内低洼地段,每逢2至5年一遇的雨洪,便不能自排接入市政雨水系统,形成内涝。

  截污净化 正本清源

  为改善前海水质,前海管理局在截污、清淤、加快水廊道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措施。2014年,前海湾一期清淤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清淤面积1.24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完成后,前海湾无论潮涨潮落,都能见到一片宽广水域,湾区水动力得到提升。要想彻底解决前海水质问题,正本清源是根本。上游南山片区正在强力推进正本清源工作,然而部分区域存在正本清源用地难以落实等问题,全面实现正本清源没有准确的时间表,因此,在前海合作区外围形成截污屏障、拦截入湾污水,是保障前海水环境最重要的举措。

  前海管理局决定投资19.57亿元,委托市水务局实施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截住南山区排往前海合作区的污水,集中到南山区污水处理厂净化。

  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定位包括污染控制和防洪排涝。污染控制,保障湾区水质,解决流域上游南山片区关口渠(含高水高排片区)、郑宝坑渠、桂庙渠及3#渠汇水范围内的初(小)雨污染问题。同时兼顾近期漏排污水和远期事故漏排污水的收集。防洪排涝,保障城市安全。提高片区排涝标准,解决流域上游南山片区关口渠(不含高水高排片区)、郑宝坑渠、桂庙渠汇水范围内排涝问题,解决雨季南山片区内涝频发问题。

  根据规划,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沿月亮湾大道西侧由北向南建设,在末端铲湾渠水廊道处建设集中枢纽泵站,将流域上游调蓄后的初(小)雨提升至南山污水厂,将流域上游涝水提升至铲湾渠水廊道排放,解决雨季前海片区控污、南山片区排涝问题。汇水面积11.21平方公里。主要工程量包括隧洞主线工程,关口渠、郑宝坑渠、桂庙渠及3#渠进水接驳工程,枢纽泵站工程。其中隧道主线全长约4.1千米,隧洞内径6.50米(根据有关方面建议,内径可能加大)。枢纽泵站设计8台功率为110m3/s排涝机组及4台初小雨10万m3/d的机组。

  为减少南山区下游低区内涝风险和泵站压力,该工程排涝规模按高水高排渠建设,将高水直接排放至环状水廊道。排涝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在近期高水高排渠未建成之前,工程设计标准可达到20年一遇)。

  地质复杂 制约因素多

  根据设计,深层排水隧道起点高程为-35.45m,终点高程为-39.60m。为保证工程进度,将采用国内挖掘设备,进行盾构法施工。施工方将根据设计方案,定制特别口径的盾构机。

  前海合作区由填海而成,加上本身地质、水文环境复杂。目前,钻探工作全面展开,每100-200米就要钻一个孔,孔深达60至62米。钻探结果显示,工程地形地貌由海积平原经人工填海造地而成,总体平整,现地面高程4至6.5米。地质构造包括太子山断裂组和赤湾断裂组。其中太子山断裂组断裂与工程区大角度相交,延伸至工程区,对工程影响很大。工程区域地下水位埋深为1.7-6.4米,平均埋深2.5米。专家分析,前海工程地质可能给隧洞工程带来塌方、涌水、突泥以及不良排水等地质问题,易引起地面下沉、塌陷、构(建)筑物和管线破坏等。同时,工程与地铁11号线相近,拟建隧洞顶部高程距离地铁结构安全距离为3.5m。以上这些问题,将给深隧工程建设带来不小的困难。

  加快推进 三年建成

  前海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处长助理张小妹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改善前海水质,前海管理局将积极协助市水务局,细化方案,倒排时间,加快推进前海深隧建设,确保在2019年6月建成。

  目前,前海深隧工程已完成勘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专题及模型研究、设计咨询招标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取得市水务局批复,前海管理局将于近日批复。通风除臭、防腐、浪涌、水质、水文规模等六大专题研究均已开展,其中4项预计6月底完成。正在进行枢纽泵站方案比选、支隧及进水竖井布置深化,并根据专题研究成果优化调整设计方案。设计咨询单位邀请国外资深专家来深指导,设计咨询已审查勘察任务书、初设大纲,全程介入设计及相关专题研究。下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办理项目用地选址及工程规划许可,完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完成初步设计报告,开展项目设备采购及施工招标,为开工做准备。

  据了解,市水务局牵头、宝安区政府配合实施的前海湾水动力改善工程(宝安深隧)也在加紧展开,预计2019年上半年通水。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