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市良心” 探究重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营运问题

2016-07-06 194 0

               

                     一名工作人员在地下管廊内进行安装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对滞后,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各类管线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由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企业沙龙,市级相关部门、企业、试点区县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共同探究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营运问题。
  城市发展不仅需要“面子”,更需要“里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以来,市政建设仍然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等问题,“马路拉链”与“空中蜘蛛网”并存的现象屡见不鲜。
  “城市发展不仅需要‘面子’,更需要‘里子’!”市建委副主任游正焜直言,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里子”。做好“里子——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用于集中铺设各类市政管线的地下隧道。
  “地下管廊建设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提高管线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游正焜解释说,管线植埋在地下,或者高架在空中,容易受到外力、水、温度等作用造成损害和老化,往往造成地面的塌陷和爆炸等事故,才可以被知晓。
  “2006年8月30日,南岸区海棠路,直径为426毫米的天然气主管爆裂,导致17万用户停气,附近500多人被紧急疏散。”游正焜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8年,主城区共发生供水管网爆炸事故1513起;2006-2011年,全市共发生通讯管网事故934起,年均近200起。
  “若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就可以有效避免外力损害。”游正焜称,即使城市受到强烈的暴雨、大风、冰雪等灾害,也可以避免电线杆折断、燃气管破裂等问题。同时,稳定的外部环境可以极大延缓管线老化,加上完备的设施监控,就可以避免管线事故的发生。
  除了安全稳定外,在游正焜看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其重要意义还能节约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管线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各种管线事故以及道路反复开挖的现象基本可以杜绝,断水断电的情况将会减少发生,城市更加整洁、美观,居民生活更加安全、舒适!”
  编制规划规范标准
  事实上,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或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早在2015年,我市便开始启动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2018年以前将投入运营。今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但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面临的问题不少。由于我市城市管线种类10余种,涉及管线单位20多家,政出多门,如何建?如何管?相关企业或从安全性、技术性考虑,或从本企业利益出发,均有不同诉求。其中,最大的“瓶颈”在于标准规范严重缺乏或滞后。
  “目前,各种管线技术规范标准基本上都是针对直埋或者架空敷设制定,关于综合管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较少。”梁平县副县长雷旭东坦言,该县在进行规划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燃气公司要求单设一个舱室;给水与电力单位也认为“水电不容”需单设;通讯单位提出与强电一起会引发信号干扰等。
  “凡此种种,若无标准规范,按企业各自意见建设综合管廊,则可能因增大截面尺寸而大幅增加土地占用及建设成本。”雷旭东担心。
  “显然,由于地下综合管廊需要将多种管线纳入,必然要统筹考虑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先行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确保各入廊企业生产安全。”重庆市市政设计院城环分院副院长勒俊伟认为,推动地下管廊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在各地已经完成设计施工并投入运行的一些工程实例中探索,尽快制定全国性的综合管廊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从设计标准、施工工艺要求、各种新材料推广等进行统一规范,从更高层面推广综合管廊发展。
  对重庆而言,还应先行制定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勒俊伟说,地下综合管廊一次性投入大、不便分期建设的特点要求规划制定一定要有前瞻性。为此,一要综合考虑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地质条件、资源条件和经济能力等宏观因素;二要综合考虑适建区域、建设规模、设计容量和埋设深度等规划因素;三是要综合考虑市政管线的种类、特点、相互影响因素;四是要对接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注重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协调统一,使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具备良好的延展性。
  拓展融资渠道探寻管理模式
  尽管从长远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成本较直埋管线低、社会效益更高,但高昂的一次性投入仍是一道坎。
  作为我市首批综合管廊试点区县,梁平县初步测算,该县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直接费用约为6000万/公里,是采用传统直埋方式首次投资的2倍左右。
  云阳县副县长胡和平直言,综合管廊建设的启动资金,对于经济实力一般的城市意味着高额的融资成本。即使是依照大多数城市的市政配套费最高标准,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财政投入,仍难以满足综合管廊规模化推广的要求。“若城市综合管廊要实现大的覆盖面积,继续采用以政府为主的财政投入的模式,将难以维持。”
  “巨大的建设投资和高昂的运营管理成本,都将成为制约综合管廊发展的主要因素。”市政协城环委主任刘玲玲认为,引入市场融资的经营模式,建立具有运营阶段收益的融资体系,将是推广综合管廊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