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6年,重庆机电集团按照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化解供需不匹配、产能过剩现象以及恢复企业盈利能力的要求,面对行业整体需求不旺、竞争持续加剧及出口不振的压力,机电集团拓宽营销渠道,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营业收入462.7亿元,同比增长8.9%,利润总额17.8亿元,同比增长29%,成为业绩卓著、竞争力突出的企业。
重庆机电集团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是:
以“集团+N个上市公司+资产公司”的格局 推进供给侧改革
重庆机电集团提高统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企业创新转型提质提效。重庆机电集团的思路是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分类,一企一策,稳妥推进,先把思路确定下来。然后将确定一个工作的方式,一是通过推动企业的上市、引资合作、并购扩张、股份制的改造、股权的多元化,以及对一些僵尸企业,或者很难盈利的一些企业采取退出、清算这样一些方式,来推动供给侧的改革。
重在机电集团也确定了一个工作的目标,到2018年,希望能够形成一批产权清晰、主业精干、竞争力比较强、效益也比较好的,能够构建10-15亿的企业群,最终形成一个“集团+N个上市公司+资产公司”的格局,整体推动集团上市,这将作为我们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也是采取的路径和方法。
据悉,重庆机电集团对“资本+产业”的结合有一个认识过程,过去主要是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收款,以此循环。实际上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以在提到发展目标里讲到了希望有“集团公司+N个上市公司+资产公司”这样的一种结构。上市公司除了改变我们的管理,提高我们的其他水平以外,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个金融通道或者资本通道,先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从机制上、人才上做好准备,才能够介入到金融市场。
据了解,从发展的角度看,除了有一个香港的H股上市以外,重庆机电集团还想推动没有上市的公司和能够独立上市的公司,推动它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和产业的融合,打造机电集团。最终如果能实现整体的机电集团上市的话,就能得到金融的支持,金融与产业的结合也会更加突出和明显,实现更好的效果。
精心绘就新321发展战略 装备中国走向世界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面对我们国家转型升级的形势,企业如何升级换代,企业如何实现做强做大,重庆机电集团就自身发展战略作了修正,提出了“321”的发展战略,即:夯实“三大抓手”(做精存量、做强增量、持续创新);完成“两大目标”(即2017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以上,2020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800-1000亿元;实现“一个愿景”(即实现“装备中国,走向世界”)。
建立四个创新机制 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重庆机电集团在创新发展方面实施了有效举措,从而为十三五阶段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重庆机电集团建立了相应的创新机制,从几个方面去完成,创新机制的建立,一是作出了相应的创新规划安排,比如现在是两年一调整、一年一审视,对规划不断进行滚动发展的安排。二是建立了两级创新体系,一个创新体系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相应的研究院,负责整合规划整个集团的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因为机电集团产业比较分散,二级创新留在企业里,自己的团队可能留得更精、更专,某些领域可能研究得更深,这样就可以形成两级的创新体系结合和优势的互补。三是对人才队伍进行相应的培养,一个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次是管理的队伍,再就是技术工人的队伍,这三支队伍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也是推动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和方法。
同时,从考核体系上调整,过去可能比较关注规模的大小,产生了多少销售收入,规模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人数有多少,现在从导向上转换过来,主要强调经济效益,能够完成的单位产量是多少,每一个人创造的价值是多少,都纳入考核体系,包括创新的投入,也视作你的利润。像这样一些手段和方法就促进了创新体系的建设,起到了一个引导带领创新的作用。
第二个大的方面是围绕中国2025,以及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安排,建立和推动四个创新体系的工作内容。在创新鼓动方面,介入了智能制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还包括风电、核能等方面的专业装置,实际上已经体现或者展现了这样的创新体系对创新结果的一种反应,事实证明这些结果体现了重庆机电集团的创新体系有效地适应了市场的发展要求。
从“三去一降一补” 五个方面 全力推动机电集团改革
作为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的国企,重庆机电集团的改革着手是:重庆机电集团在“三去一降一补”的五个方面,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来全力推动机电集团的改革。包括用创新手段,对各类企业进行分类处理,产融结合发展,对自己的产品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已经可以实现机电集团内的供给侧改革目标。
2017年,重庆机电集团确立了新的总体目标,这就是:营业收入完成504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5%。在企业不断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中,在企业不断打造成行业航母的进程中,相信这个目标一定会顺利实现。
文/吴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