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专访:中国企业为什么去美国建工厂?

2017-03-13 322 0

        宋志平温文尔雅,不是那种“狼性十足”、“霸气外露”的企业家,而更多地像一个“布道者”。和日本的稻盛和夫一样,宋志平也试图用东方式的儒家思想治理公司。他出过五本书,分享管理经验:《包容的力量》讲企业文化,《央企市营》讲改革,《整合优化》讲转型,《我的企业观》和《经营方略》则是他20多年来做大型企业一把手的心得。

2009年至2014年,宋志平肩上曾挑着中国建材、中国医药两家央企董事长的职务,2014年4月,宋志平不再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一职。离开之际,他交出了令人叹服的答卷:国药集团营业收入从他2009年接手时的360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035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他同时将两家企业带入世界五百强。

2016年,他又完成了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的合并重组,使之成为世界建材领域的巨型航母,成为坐拥5.3亿吨产能的世界水泥大王。“国有企业不是像一些人想象的,没有企业家,没有创新。徳鲁克先生说过,创新和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私营企业有企业家和创新者,公共部门也有企业家和创新者。我想说,其实国有企业里有非常多的锐意进取的企业家和创新者。”

1 中国企业在全球建厂是中国企业和工业发展的必然

瞭望智库: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回流,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后,将要实施更大幅度的税制改革,吸引全球的企业到美国,你对中美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和交锋有怎样的思考?

宋志平:美国在前些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觉的吃了亏,它曾一度过于发展虚拟经济和过度的金融创新,也因此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总结教训,发现实体经济作为根基很重要。美国不是卢森堡那样的小国家,发展基金之类的金融产业就可以,美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完全没有实体经济,它的根基就没有了。

所以,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反思,提出要回归实业。其实不仅美国,包括欧洲在内,对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等都进行了反思,也提出再工业化。历史总是一潮又一潮的在反复的过程中相互比较,逐渐改变,美国也是如此。

关于全球的经济平衡,美国的斯蒂芬·罗奇是耶鲁大学的资深教授,他前两年写的书叫《经济再平衡》。核心观点就是全球的经济平衡取决于中美经济的平衡,中美经济平衡,他认为过去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把大量的产品运到美国,二是美国大量的向中国发国债,相当于美国用中国的产品,同时花中国的钱,他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他认为的解决方法是,中国不要过分依赖美国市场,要扩大自己的内需,美国也不要过分依赖中国的产品,应该加快自己的实体经济发展。他认为在未来中美经济平衡方面,中美谁先认识了这一点,谁就会成功。

我认为实际上中美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美国在振兴自己的实体经济,中国也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内需市场。但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五到十年慢慢地走到平衡的状态。

瞭望智库:不久前,曹德旺指出中国制造业成本高,不少观点对曹德旺去美国建厂,称之为“曹德旺跑了”,中国建材旗下也有一些企业走出去,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

宋志平:我倒不那么看。中国企业在全球建工厂,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不是哪个条件好,哪个条件不好。

比如中国巨石的产品在美国很有市场,但从中国运到美国费用很高,为了巩固我们在美国的市场,我们需要在美国建工厂。

不久前,美国欧文斯.康宁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跟我有一次会面,我们两家在中国泰安有合资的特种纤维项目,当时他也问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美国建工厂?中国巨石总裁张毓强就跟他说,就像你们在中国建工厂一样,我们在美国也有市场,去美国建工厂是为了服务我们美国的客户。

他说得很普通但很深刻,因为中国产品经过多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已出口到很多国家,下一步就会加大在海外建厂,以巩固和发展海外的市场。

以前中国是全世界的工厂,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地在中国,这只是第一个阶段。现在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全世界是中国的工厂,中国要到全世界开工厂,这也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历史性的跨越,这是一个大的规律,不管国内的产业政策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工厂都建在中国,这也不符合逻辑。我们应该把工厂建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尤其是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产地接近的国家更是如此,这是大的发展趋势。

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后来在全世界建工厂之后,就从过去注重GDP到重视GNP,从重视国内生产总值到国民生产总值。我觉得中国也在进行这个迈进,既不是中国环境不好了,也不是外国环境比我们好,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中国巨石到南卡州投资这件事情,具体看这确实是一个企业的投资行为,但如果放到大的趋势里面去看,放到中美经济关系走势和中国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在从扮演世界的工厂到让世界成为中国的工厂,中国经济从GDP逐步迈向GNP。这一个企业的行为实际是整个大潮里的一朵浪花。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